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腭裂患儿常伴发渗出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间接影响患儿听力及语音发育,其诊治是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回顾近年来相关的文章,从临床流行病学发病特点、发病机理及转归、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方面对腭裂伴发渗出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对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RNA干扰的方法抑制Tca8113细胞FAK基因的表达。然后以划痕试验测定细胞迁移,以Transwell小室侵袭模型研究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外源性干扰质粒可以显著抑制Tca8113中FAK的表达;FAK基因沉默后,Tca8113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FAK在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细胞毒类化疗药——顺铂诱导人颊癌细胞凋亡发生的规律以及凋亡分子Apo-1的表达。探讨口腔癌化疗的细胞凋亡机制。方法:以建株人颊癌细胞系BcaCD885为对象,采用光镜、电镜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手段观察顺铂诱导颊癌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及规律,同时检测顺铂对颊癌细胞Apo-1表达的影响。结果:顺铂作用后的颊癌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顺铂诱导颊癌细胞凋亡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效应关系;顺铂能上调颊癌细胞Apo-1的表达。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顺铂杀灭颊癌细胞的重要机制,Apo-1在顺铂诱导颊癌细胞凋亡中可能起着关键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4.
化疗药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参与的死亡形式,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肿瘤的治疗直接关联。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其发生机制涉及p53、bcl-2等多种相关凋亡基因。随着近年来对化疗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人们在化疗疗效、化疗耐药以及抗癌策略等方面有了崭新的认识,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张玲  江宏兵  杨蓉  李强 《口腔医学》2008,28(9):449-451
目的探讨成纤维激活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存档的OSCC石蜡组织标本80例,以正常口腔黏膜(5例)、癌前病变(5例)为对照,制作组织切片后,以LsAB法行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成纤维激活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和癌前期病变的间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阴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阳性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逐渐降低,成纤维激活蛋白平均染色阳性标本百分率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1),且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1)。结论FAP在口腔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成纤维激活蛋白可能在促进口腔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体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对颅神经嵴细胞向第一鳃弓表型分化的影响,并确立其时相效应,为进一步探讨颅神经嵴细胞的牙颌向分化诱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颅神经嵴细胞,通过同源盒基因Hoxa2原位杂交及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不同剂量FGF-8对颅神经嵴细胞迁出前、后及其向第一鳃弓外胚间充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结果 迁出前颅神经嵴细胞在100μg/LFGF-8作用下,呈现Hoxa2阴性表达、波形蛋白阳性表达,迁出后颅神经嵴细胞诱导组及对照组Hoxa2、波形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结论 FGF-8可诱导颅神经嵴细胞向第一鳃弓外胚间充质细胞表型分化,具有早期诱导时相性特征。  相似文献   
97.
口腔鳞癌粘着斑激酶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 (FAK)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在口腔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0例口腔癌原发灶均有FAK表达 ,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 (P <0 .0 1) ,呈条带状分布 ;FAK在转移灶中的表达强度与原发灶前沿区细胞一致 ;口腔癌前沿区细胞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中央区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FAK在口腔癌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生长前沿区细胞 ,参与癌细胞的侵袭性行为 ,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8.
[摘要] 目的 探讨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fibrous dysplasia, FD)GNAS基因突变的分析方法;细胞学实验比较正常颌骨与FD患者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差异,为进一步研究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对我院2006—2016年间40例FD患者的石蜡标本切取组织切片并提取DNA,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及测序,分析GNAS基因突变特征。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收集FD病灶切除术中取得的病灶区颌骨组织,贴壁培养法获得 BMSCs;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形成能力;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PCR检测RUNX2等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本组40例FD患者中35例GNAS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为87.5%,其中R201H占71.4%,R201C占28.6%。与正常颌骨BMSCs相比,FD BM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但FD B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在成骨诱导液的作用下,FD BMSCs 具有更弱的成骨分化能力,表现为相关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低表达及较弱的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结论 FD患者GNAS基因存在特异性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是检测该突变的简便、可靠方法之一;细胞学研究表明FD BMSCs不仅表现为高增殖活性,且其成骨分化能力显著下降,提示F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成骨分化过程障碍有关,对进一步认识FD 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成釉细胞瘤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与其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回归分析,分析各相关因素与患者复发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绘制相关因素下的生存曲线。结果 发生于上颌骨者的复发率为50%,高于下颌骨的26.7%(P=0.004)。病程大于12个月者的复发率高于小于12个月者(P=0.002)。刮除术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0.9%(27/53);切除术(包括方块切除、节段性切除及颌骨半切除)治疗组的复发率为7.1%(4/56),不同术式间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实性型复发率为28.8%(23/80),单囊型复发率为27.6%(8/2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性型成釉细胞瘤中,病理类型与复发有关,其中,丛状型预后较好(P<0.05)。结论 发病部位、病程长短、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成釉细胞瘤复发的相关因素,设计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外源性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对去卵巢小鼠髁状突骨及软骨的影响。方法4月龄雌性未孕小鼠30只,其中20只行双侧卵巢摘除术,10只行假手术(A组)。4周后将双侧卵巢摘除20只随机分为B、C两组各10只,B组予安慰剂,C组皮下注射OPG 10 mg/kg,每周2次。治疗2个月后,测定各组动物髁状突的骨小梁面积、数量,软骨层的厚度及软骨层内部各层细胞的数量等。结果B组髁状突的骨小梁面积、数量较A组明显降低。C组髁状突的骨小梁面积、数量较A、B组明显增加,软骨层厚度增加、软骨层内部肥大细胞层较A、B组明显增厚。结论小鼠去卵巢后可成功建立髁状突骨质疏松模型;OPG对去卵巢小鼠髁状突有抑制骨吸收作用,并可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促使软骨细胞向成骨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