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阴虚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肿瘤特征及淋巴细胞计数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治疗的PLC患者148例,分为阴虚型PLC组(n=52)和非阴虚型PLC组(n=96)。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肿瘤学指标[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病毒学指标(HBs Ag),肿瘤大体分型(结节型、块状型、巨块型、弥漫型),影像学特征(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生化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ALT、AST、TBil、GGT、AL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淋巴细胞计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的HBs 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8,P=0.017)。与非阴虚型PLC组相比,阴虚型PLC患者的CEA和CA19-9水平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200、-2.194,P值均0.05),MELD评分、TBil、PT升高(t=2.2、U=-2.0、U=-2.0,P值均0.05),PLT和PTA降低(U=-3.1、t=-2.5,P值均0.05),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降低(t=-2.7、U=-2.6、t=-2.2、U=-2.9,P值均0.05)。阴虚型PLC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PLT、PT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0.295,P值均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PLT、PT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464,P值均0.05),与MELD评分、TBil、P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8、-0.378、-0.520,P值均0.05)。结论阴虚型PLC患者较其他证型肝癌患者肝脏合成功能更差、胆汁淤积更明显、免疫功能更为低下,且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凝血功能越差;CD8+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凝血功能和肝脏储备功能均差。  相似文献   
22.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医体质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是由慢乙肝发展而来,其病因复杂,病情善变,预后较差,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本文从中医体质学说角度探讨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为临床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50岁,因“反复腹胀、尿少4个月,加重7d”于2004年10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04年6月曾住本院治疗,确诊为肝癌晚期、肝硬化、腹水,住院期间行剖腹探查术、门脉切开取栓术、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术,腹水未消退。此后4个月多次因腹水增多住院治疗,每次均腹水有所减少但不能消退。本次于入院前1周腹胀、尿少再次加重,每日尿量少于800ml。既往史:2型糖尿病史3年,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凉血解毒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招募同期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HP组),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筛选出HBV-ACLF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的菌群多样性和菌种的差异,从门、属水平筛选出两组的差异菌;利用体外模拟发酵实验,HBV-ACLF患者给予不同浓度(0、10%、50%、100%)凉血解毒方培养基培养24 h,从属分类水平比较分析HBV-ACLF用药组、HBV-ACLF未用药组及HP组菌群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共纳入HBV-ACLF患者10例,其中HBV-ACLF用药组5例,未用药组5例;HP组15例。HBV-ACLF未用药组较HP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下降。在门分类水平,HP组每个样本均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HBV-ACLF未用药组拟杆菌门明显减少,梭杆菌门、变形菌门、纤维杆菌门增多。在属分类水平上,HBV-ACLF未用药组瘤胃菌、布劳特菌属、真...  相似文献   
25.
<正>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传染病教学基地,目前承担着七年制研究生传染病临床见习及实习带教任务。2012年起,为促进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笔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的协助下开展了七年制实习生的出科考试及意见建议调查,以及带教老师的访谈工作。现就调查情况、数据分析结果、改进措施及其效果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与方法对在我科实习的七年制实习生进行开卷性质出科考试及意见建议调查,学生可随时借助科室图书、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体会,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研方法 ,分析2007年传染病专科医院14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救治结果 ,并报告抗病毒治疗对提高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科治疗的病死率约42.86%(63/147),较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应用前显著下降;符合纳入标准、入院超过2周的115例患者中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者达87.83%(101/115),病死率为26.96%(31/115)。本组病例既往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慢性重型肝炎者25例,占21.74%(25/11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需对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强长期监护,杜绝发生与抗病毒治疗相关的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27.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40岁,2011年12月18日因"发现抗HCV阳性6年,发热腹痛1天"住院治疗.患者6年前饮酒后呕血就诊于"北京航天总医院",发现抗HCV阳性,肝功能正常,胃镜提示:糜烂性胃炎,其后未再复查.2009年12月本院查HCV RNA 1.59×107copies/ml,肝功能正常,考虑患者既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未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口服中药治疗.2011年1月24日发现肝功能明显异常(ALT 1017.4 IU/L),门诊静点保肝药,2个月后肝功能基本正常,5月18日查ALT202.8IU/L,于6月22日开始派罗欣180 μg/w联合利巴韦林0.9g/d抗病毒治疗,8月3日复查HCV-RNA转阴、肝功能正常.12月12日腹部超声:肝内布满大小不等稍强回声,较大者16mm×14mm,边界欠清;血白细胞下降明显,派罗欣减量至每周135 μg.  相似文献   
28.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现有乙型肝炎患者3000万,其中重型肝炎约10万,至今中外文献公认重型肝炎的死亡率为70%。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与及其凶险的预后一直倍受关注。重型肝炎的治疗既往只是保肝、对症、支持生命,近年增加了抗病毒治疗,但对病毒复制活跃者半数抗病毒治疗无效。究其原因对肝坏死、内毒素第二次打击、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继发感染等方面仍无特效。因此,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模式,以提高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本期就中医、中西医结合对重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等进行专题介绍,希冀能够给从事重型肝炎临床与科研研究的医务工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29.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各种严重肝功能损害或障碍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伴有严重HE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如果不进行紧急肝移植,存活率很低[1].ALF时HE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但已经认识到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遍认为高氨血症是ALF时HE发病的中心环节,主要表现在氨代谢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和脑能量代谢异常、氨与其他致病因素的协同作用、氨代谢产物谷氨酰胺所介导的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变等.此外,血脑屏障改变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如炎症、感染、细胞因子的作用也备受重视.本文拟从上述致病因素出发,对ALF时HE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0.
有关幽门螺杆菌(HP)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研究较多,对其在慢性肝病时的感染情况报告尚少,现将我院慢性肝病HP感染情况及中医辨证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全部病例均是1995~1998年4月在我院因肝病住院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不限。肝病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