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构建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trkB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Ⅰ及BamHⅠ酶切位点,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从大鼠脑组织总RNA中扩增编码trkB的基因片断,插入克隆载体pMD18-T,构建pMD18-trkB载体。经EcoRⅠ、BamHⅠ双酶切出trkB基因片断.再克隆至载体pEGFP-C2中构建pEGFP-C2-trkB真核表达载体。结果 trkB基因RT-PCR扩增产物大小约1461bp,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 成功扩增出完整trkB基因,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trkB。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深部感染的微生物与药敏学。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深部感染患者65例,取所有患者的脓液、分泌物及穿刺液等进行微生物培养,并进行药敏学测试。结果65例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出130株微生物,10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2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均高于60%,对甲氧西林、美罗培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为30%~4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80%,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复方磺胺甲恶唑等抗生素的抗药性为50%~60%;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深部感染微生物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具有较好的敏感性,适合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6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右肩部外伤14 h,右肩部畸形活动受限,于2010年2月8日入院.查体:右肩部肿胀明显,畸形,可见10.5 cm×6.0 cm皮下淤血斑,右锁骨中段触及骨擦感.右上臂、右前臂及右手无肿胀,右肱二、三头肌无压痛.X线片示:右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骨折端重叠错位约3 cm.诊断为右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图1).术前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项目检查均正常.于2010年2月10日在颈丛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钢板  相似文献   
64.
bFGF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皮下注射bFGF于血管性痴呆大鼠,研究用药前后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皮下注射bFGF于治疗组中血管性痴呆大鼠。治疗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巢蛋白(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nestin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海马nestin阳性细胞数较痴呆组明显增多。结论皮下注射bFGF后能迁移至海马,诱导海马产生nestin阳性细胞,刺激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修复受损组织。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误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并寻找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近9年来将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误诊为脊髓型颈椎病18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原因及处理,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2~70岁,平均54.4岁。结果 1例误诊患者行颈前路间盘摘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钛板内固定术后症状一过性好转,后又渐行加重,行维生素B12生化检查后予以确诊。应用维生素B 12治疗疗状明显缓解,其余17例误诊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及认真阅读颈椎MRI片得到确诊。结论脊柱外科医生对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认识不足、不重视病史收集等是误诊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和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以及重视病史收集,可以减少对这两种疾病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降纤药巴曲酶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初步探讨纤维蛋白沉积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OG35-55免疫的C57雌性小鼠,诱发EAE动物模型,分别在免疫后立即(预防组)及免疫后出现症状(治疗组)隔日连续给予降纤药巴曲酶注射至实验结束,观察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分。于免疫后30天、40天及60天分别将预防组、治疗组及EAE对照组小鼠脊髓与小脑组织取材后进行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染色分析,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药物干预对炎性浸润、脱髓鞘、纤维蛋白沉积及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降纤预防组及治疗组均可明显减轻EAE小鼠的发病症状、降低临床评分。预防组和治疗组较EAE未用药对照组小鼠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脱失及胶质细胞活化减轻,但轴索损害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显示,预防组和治疗组较EAE未用药对照组的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升高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示MBP蛋白表达升高而p-Akt表达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也证实了预防及治疗组MBP的mRNA表达升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mRNA表达也升高。结论:在EAE的发病过程中纤维蛋白沉积发挥了重要作用,巴曲酶通过有效降低EAE小鼠体内的纤维蛋白从多个方面改善临床症状和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7.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尤瑞克林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治疗前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用卒中量表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Rankin Scale量表(mRS)评定残障程度;检测肝肾功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C反应蛋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改善,NIHSS、mRS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1),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无明显改变。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和病毒抗体检测对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4例颅内感染患者分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组32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组32例,化脓性脑膜脑炎组20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组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作为对照。每例患者各取2次脑脊液,共168份脑脊液。分别行细胞学检测和ELISA法检测病毒系列抗体IgG、IgM。结果: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超早期有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随后出现激活的淋巴细胞反应;随着患者病情好转,激活的淋巴细胞逐渐减少;转而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病毒抗体IgG检测:病毒性脑膜脑炎组阳性率为86.7%,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脑炎组(48.3%)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15%);抗体IgM检测: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组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快速、简便,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诊断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敏感度为54.7%,特异度为91.3%,是确诊病毒性脑膜脑炎病原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9.
改良雪旺细胞传代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采用改良传代法进行雪旺细胞培养,以获取大量纯净的雪旺细胞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研究。方法:采用4-5 d SD乳鼠坐骨神经和臂丛神经,运用双酶消化法结合单酶消化法进行雪旺细胞的原代培养。5-7 d后,采用单酶快速消化离心法进行传代培养,同时纯化雪旺细胞。结果:SABC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和计数板计数,改良传代法使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纯度达98%左有,两种方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MTT检测雪旺细胞生存和增殖时间延长1-2周左右。结论:与传统的传代培养方法相比,改良法既省时又避免了外源性物质如Ara-C对雪旺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有利于雪旺细胞活力和纯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0.
武雷 《健康天地》2009,(7):31-31
我国茶饮习俗由来已久,随着朝代的更替而有所变化。从古至今,关于茶的泡制方法大约可归结为五种,分别是煮茶法、点茶法、毛茶法、点花茶法和泡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