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人子宫内膜细胞的体外纯化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建立一套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和贮存传代的方法。方法:用胶原酶消化和铜网过筛法分离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进行单层培养。结果: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分别经角蛋白单抗和波形蛋白单抗组化染色为阳性,腺上皮细胞可持续培养4-6周,传代2-3次;基质细胞可持续培养5-8周,传代4-6次。结论:建立了可体外培养贮存、传代的子宫内膜细胞,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抗原组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卵巢巧克力囊肿异位内膜腺上皮、间质细胞及其在位内膜P450芳香化酶蛋白和mRNA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巧囊壁、32在位内膜和35例正常内膜中P450芳香化酶(P450A)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巧囊壁异位内膜P450AmRNA表达量高于在位内膜(P<0.01);35例正常内膜中仅有2例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巧囊壁P450A蛋白其表达特征与mRNA一致.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P450A的表达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异位子宫内膜芳香化酶P450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位子宫内膜及在位内膜P450芳香化酶mRNA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卵巢异位子宫内膜、22例盆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病灶、32例在位内膜和35例对照组子宫内膜中P450芳香化酶(P450A)mRNA的表达。结果67例异位内膜均有P450A mRNA的表达,在卵巢异位子宫内膜和盆腹膜异位子宫内膜组间其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子宫内膜P450A mRNA表达量均高于在位内膜(P<0.01);35例对照组子宫内膜几乎无表达。结论正常子宫内膜无P450A表达,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有P450A,而异位子宫内膜则呈P450A高表达。提示异位子宫内膜局部存在异常雌激素合成;在位内膜本身的保护机制劣于正常内膜。  相似文献   
14.
人们将溶栓治疗视作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但因溶栓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故AMI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通常被列为治疗禁忌症。而呼吸机治疗AMI并急性左心衰同样被视为禁忌。笔者通过总结2例此类病人的治疗经验,探讨CPR后静脉溶栓、经面罩呼吸机无创通气救治AMI并急性左心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共收集28例冠心病患者,均为心绞痛型及心肌梗塞后6个月的患者.年龄46~70岁,平均58.29岁,男19例,女9例,均为窦性心律.研究时无心律失常及超声证实无经半月瓣及/或房室瓣的返流。临床无明显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1.2 方法 采用美国Ultra—6型超声仪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2.5MHz,于口服尼卡地平前及口服尼卡地平20mg/次,一日三次后14天分别进行二次超声检查。受检前休息10分钟,测血压,脉搏后取左侧卧位,在呼气末以VHS录像系统记录,所有指标均于录像回放时测连续5个心动周期并取其均值。于M型超声的3b区及4区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6月~2012年10月妇产科诊治的妇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6例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结合中药灌肠、针灸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天,无1例发生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部手术后2周以内,主要是因为腹腔内炎症致广泛粘连所引起,症状以腹胀为主。治疗上最好予以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对急性胰腺炎(AP)组织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3组:A组(AP模型+REPS复苏组,20只)、B组(AP模型+RLS复苏组,20只)和C组(假手术组,20只).采用向胆胰管内加压注入4%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制作AP模型,术后24h获取胰腺线粒体标本..检测Na2+K2+.ATP酶、Ca2+Mg2+-ATP酶、总ATP酶活性、线粒体微黏度、线粒体膜脂质堆积密度、结果:3组大鼠胰腺线粒体Na2+K2+-ATP酶、Ca2+Mg2+-ATP酶及总ATP酶活性、线粒体微黏度、线粒体膜脂质堆积密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可以有效改善AP模型胰腺线粒体功能、缓解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膜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UTI组,每组35只.UTI组于制模成功后立即腹腔注射UTI 20 kU/kg,12 h注射1次,连用3 d.3组分别于CLP后1、3和7 d各活杀5只大鼠,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浆HMGB1水平;余下的20只大鼠观察术后1、3、7 d死亡率.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术后1、3和7 d血浆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UTI组各时间点血浆HMGB1水平较脓毒症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术后1 d、3 d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UTI组大鼠术后3 d和7 d的死亡率显著低于脓毒症组[3 d:30%比70%,7 d:50%比85%,P均<0.05].结论 UTI能显著抑制晚期炎症介质HMGB1的释放,对脓毒症具有较长时间的"治疗窗".  相似文献   
19.
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伴重度低血钾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海燕 《临床荟萃》2005,20(6):F002-F003
患者,女性,33岁,因厌食、多饮、多尿1月余,腹痛、腹泻两天,昏迷17小时于2003年10月27日22:00人院。当地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予快速补液等对症治疗,意识曾一度转清醒。5小时前再度出现意识不清,呼吸表浅、缓慢。既往体健,其外祖父、舅舅均患糖尿病。查体:脉搏100次/min,呼吸3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深昏迷,皮肤弹性差,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压眶反射、痛觉反射均消失;颈软,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妊娠特发性疾病,病因不清,有遗传倾向,可能与雌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有关。本病孕妇预后良好,但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临床上应重视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解放军总医院收治一典型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