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江苏省消化道肿瘤高发区居民自制腌菜作N-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前体物含量分析和动物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当地各种腌菜全部检出亚硝酸盐,其测量值范围0.010-0.450g/kg,参照肉制品残锱允许含量标准0.030g/kg,超标率为37.5%;N-亚硝基化合物检出率为95%,测量值范围0.02-110.50μg/kg。两种主要N-亚硝基化合物N-二甲基亚硝胺和N-二乙基亚硝胺的测量均值分别为31.98和  相似文献   
62.
以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淮安市居民食管癌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中具消化道癌家族史,喜食腌莱、烫食及沟塘饮水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多元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同样结果;并且崦菜与烫食是以联合作用的形式影响着该地居民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健康教育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健康教育是针对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1] 。 2 0 0 1年 12月~ 2 0 0 3年 7月 ,我院针对 4 3例鼻咽癌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3例 ,男 34例 ,女 9例 ,14~ 73岁。均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  相似文献   
64.
目的: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研究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正常器官体积及剂量的变化.方法:接受全程调强放疗(IMRT)的2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治疗20次时,按原固定体位和参考坐标重新CT扫描,设计计划,与原计划进行比较DVH图中正常器官(眼球、晶状体、视神经、腮腺、脊髓及脑干)体积剂最的变化.结果:DVH2上左右腮腺体积明显小于DVH1(P<0.05),左右腮腺和脊髓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明显增加,脑干最大剂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中腮腺的剂量增加与放疗所致的腮腺缩小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其余无统计意义.结论:鼻咽癌IMRT过程中正常器官(特别是腮腺)体积剂量会发生一些变化,建议放疗中后期有必要重新勾画靶区,重新计划,减小正常器官的受照量,减少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放射治疗效果。方法:42例实体瘤计56个骨转移病灶予放射治疗,骨转移瘤吸收剂量DT30-40GY,分次量5GY,每周二次。结果:疼痛完全缓解69%,部分缓解14.3%,轻度缓解11.9%,无效4.8%,总有效率为95.2%。结论:骨转移瘤放射治疗止痛效果确切可靠、迅速、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时肿瘤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 用CMS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30例T3N1M0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设计,计算肿瘤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结果 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肿瘤所接受的剂量无明显差别(P>0.05),射野内垂体和左右侧腮腺、颞叶、颞颌关节受照剂量低于常规放疗[(48.6±2.5)Gy比(62.5±4.8)Gy;(41.3±2.7)Gy比(67.7±2.6)Gy,(41.5±4.2)Gy比(66.0±2.7)Gy;(25.4±6.2)Gy比(56.3±1.4)Gy,(25.4±6.6)Gy比(56.1±1.5)Gy;(41.1±4.2)Gy比(62.5±5.9)Gy,(41.9±4.8)Gy比(60.1±10.0)Gy;P<0.05].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肿瘤靶区剂量精确可靠,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实验测定塞来昔布对胃癌BGC823细胞株的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塞来昔布联合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计算放射敏感性相关参数,评价增敏效果。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MTT实验显示塞来昔布对BGC823细胞作用24h、48h、72h的IC50分别是162.6μmol/L、95.4μmol/L、62.1μmol/L;克隆形成实验测得联合组的D0、Dq及SF2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1.705VS 2.185,1.032VS 2.327,0.495 VS 0.745),SER为1.3。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组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结论:塞来昔布能增强胃癌BGC823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肿瘤细胞亚致死性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再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8.
K-ras基因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s基因的突变在大肠细胞癌变过程中起启动作用并是一个早期事件,突变产生具有致癌活性的p21蛋白,通过Ras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下游信号分子,持续刺激细胞生长、发育、增殖,引起细胞恶变。可以检测大肠癌手术标本,血清等K-ras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大肠癌患者含表皮生长因子和卵泡抑索结构域的跨膜蛋白(TPEF)基因甲基化状态,寻找新的早期诊断大肠癌分子标志物。方法 常规方法提取大肠癌标本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TPEF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3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24例检测到异常TPEF基冈甲基化(75%),而10例正常组织标本无一例检测到异常甲基化。结论 大肠癌患者TPEF基因甲基化为一频繁发生事件,可望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70.
淮安市居民食管癌主要发病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楚建军  叶本法 《肿瘤》1993,13(2):49-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