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1.
目的探讨同一椎弓根内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通道螺钉的可行性,为腰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翻修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双螺钉固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住院的40例患者腰椎CT数据,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57.9±17.4)岁。通过数字化技术分别进行三维重建,根据腰椎不同节段椎弓根皮质骨通道参考宽度(trajectory reference width,TRW)、椎弓根宽度(pedicle width,PW)及椎弓根松质骨宽度(spongy bone width,SBW)来选择合适尺寸的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通道螺钉。本研究基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皮质骨通道螺钉和同时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通道螺钉两种方式分别进行模拟置钉。置钉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可避免的刺破通道皮质或置入的双螺钉间存在耦合部分均视为置钉失败,根据置钉情况分别统计出两种置钉方式的置钉成功率,并根据TRW分组了解各区间的置钉成功率情况。结果腰椎各节段椎弓根内基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皮质骨通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的置钉成功率为L_1:47.50%,L_2:62.50%,L_3:57.50%,L_4:70.00%,L_5:47.50%,平均置钉成功率为57.00%。椎弓根内同时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CBT螺钉的置钉成功率分别为L_1:61.25%,L_2:76.25%,L_3:77.50%,L_4:91.25%,L_5:82.50%,平均置钉成功率为77.75%。同时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通道螺钉组的置钉成功率明显高于基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皮质骨通道螺钉组;随着TRW的增加,两组的置钉成功率也逐渐提高。结论椎弓根内同时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CBT螺钉的成功率明显大于基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CBT螺钉组,术前测量TRW对同一椎弓根内双螺钉固定的安全可行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化疗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善勇  梁金龙  孙侃 《中国肿瘤》2007,16(8):649-651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化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121例,应用RT-PCR技术,以CK20 mRNA为标志物,检测术前、术后第2天、首次化疗后血液微转移情况及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液CK20 mRNA微转移阳性率为53.7%,其中Dukes'A、B、C、D期的阳性率分别为20%、25%、78.5%、75%,4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2.03,P<0.05).术后第2天血液CK20 mRNA微转移阳性率为59.5%,手术前后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82,P>0.05).化疗前后血液CK20 mRNA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χ^2=25.59,P<0.05).Cox模型分析提示CK20 mRNA阳性表达者及化疗无效者预后不佳(P<0.05).[结论]化疗能降低大肠癌患者血液微转移的发生率;血液微转移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986~1991年,作者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 Nissen 氏胃底成形术治疗门脉高压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40例。急症手术全部立即止血,出院的37例术后6~52个月随访.无再出血病例。3例作了术中食管压力测定.其包裹折迭部压力分别为3.47、3.87、4.27个 kPa。术后食管测压26例,食管下段压力范围为2.5~4.27kPa,平均3.52kPa。其中3例於术后17、19、21个月测压,食管下段静息压仍分别为3.88、3.64、3.46kPa。表明胃食管折迭术后食管下段腔内压明显增高。作者讨论了胃食管折迭术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人的临床应用。认为:只要正确掌握折迭缝合的松紧度.本术式具有确定的近期止血作用且可以有效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胆道镜联合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9例。结果 19例均一次碎石成功,无结石残留,无胆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黄疸消退,肝功恢复。结论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2(IRF2)的表达与乳腺癌增殖及侵袭的关系。方法 RT-PCR检测IRF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RF2蛋白在乳腺癌细胞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IRF2基因在5种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F2蛋白在人胚乳腺细胞中未见表达,在5种乳腺腺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12例乳腺腺癌组织均表达IRF2蛋白,且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配对的正常乳腺组织。结论 IRF2在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增高,IRF2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徒手技术与3D打印导板技术在腰椎置入皮质骨通道螺钉的安全性和准确率。方法选择9例病人的腰椎CT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腰椎三维模型并基于皮质骨钉道设计置钉导板。采用3D打印机每例分别打印出2套腰椎模型和1套置钉导板。由3位不同经验操作者随机选取3例,分别采用徒手置钉和导板辅助置钉。术后行X线片检查,根据螺钉接触皮质骨区域,螺钉穿出位置及穿出距离来评价置钉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分别置入90螺钉。徒手组的成功率为73.3%,可接受率为85.6%;导板组的成功率为92.2%,可接受率为98.9%。导板成功率及可接受率均高于徒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间操作者2和操作者3置钉成功率和可接受率均大于操作者1,但操作者2和操作者3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导板方法中3位操作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技术较徒手技术在置入腰椎皮质骨通道螺钉方面更安全精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应用。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1年毕Ⅱ式胃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29例患者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治疗过程。结果胆管结石和胆道狭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短期内未出现胆道逆行性感染和盲端综合征,恶性肿瘤患者引流效果较好,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胆管结石和胆管占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方法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期相关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作比较,旨在为临床治疗胆囊疾病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接受胆囊切除术的7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B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各38例,观察比较两组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出血、胆漏、放射痛、胆管损伤)情况。结果:76例患者中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8例术后2~6d出院,无死亡病例。其中A组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发生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切口出血、胆漏、放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外科疾病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发生切口出血、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少于传统手术组,且对患者创伤小,患者痛苦少,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胆道镜联合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9例。结果 19例均一次碎石成功,无结石残留,无胆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黄疸消退,肝功恢复。结论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