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病理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南华大学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病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随机抽查2004级临床医学专升本学生的200份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8.88±8.02)分,难度为0.79,区分度为0.19。结论这份试卷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尚可,为今后提高试卷的命题水平及调整教学安排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端粒、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逆转录酶基因表达在As2O3诱导L02和HepG2细胞凋亡及染色体畸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2μmol/L As2O3处理L02和HepG2细胞24、48、72 h,以处理0h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应用以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PCR)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端粒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0.625 μmol/LAs2O3处理L02和HepG2细胞2、4、6周,以处理0周作为对照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逆转录(hTERT)mRNA表达.结果 12 μmol/L As2O3处理L02和HepG2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0.625 μmol/L As2O3处理L02和HepG2细胞,染色体端-端融合及双微体的畸变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高浓度As2O3短期处理L02和HepG2细胞可诱导其凋亡.而低浓度As2O3长期处理L02和HepG2细胞可导致染色体畸变,畸变可使基因组不稳定是细胞癌变的基础.端粒、端粒活性及hTERTmRNA表达在此过程中的不同变化也许可部分解释As2O3抗癌和致癌的矛盾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研究生会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生会是以研究生为会员的学生会。它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党组织开展研究生工作的得力助手,在研究生中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研究生是大学里层次最高的群体,相对于本科生而言有生活经验更多、专业知识水准更高,科研能力更强、思想意识更新,独立思考能力和民主参与意识更强等优势。研究生是其它层次学生的学长和师长,是学校中青年学生的领头羊,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对其它层次的学生有带动作用和示范意义。因此,研究生会的工作成效不仅对研究生的自身成才产生极大影响,而且对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校风建设都产…  相似文献   
14.
病理学是一门在医学课程中承前启后、联系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本文就如何提高病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这个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更教学手段;完善课堂讲授;合理利用网络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交流共勉,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PIGll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高表达PIGll基因的HepG2细胞,为进一步研究PIGll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功能提供一个理想的试验平台。方法将已有的peDNA3,1/NT—GFP—PIGll质粒用PCR法扩增出PIGll片段,构建含人PIGllcDNA的重组质粒pLXSN—PIGll。重组载体经PcR鉴定和DNA测序分析。将该重组质粒用lipofeetamine^TM 2000转染包装细胞PA317,获得DLXSN—PIGll逆转录病毒。用病毒感染HepG2细胞,获得PIGll高表达的HepG2细胞株。结果获得384bp人PIGll基因,测序证明PIGlleDNA编码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一致,转染PA317细胞后用病毒上清感染HepG2细胞,经RT—PcR检测发现HepG2细胞中PIGllmRNA表达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高表达PIGll基因的HepG2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行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二烯丙基三硫对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目的 研究二烯丙基三硫 (DATS)在体外对胃癌MGC 80 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集落形成率及生长曲线绘制分别观察不同浓度DATS对胃癌MGC 80 3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DATS处理后 ,培养的MGC 80 3细胞增殖抑制而稀少。不同浓度DATS对胃癌MGC 80 3细胞的作用 ,4、8、12、16、2 4mg·L-1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2 6 %、4 6 %、6 5 %、76 %、89% ,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 )为 8 2mg·L-1。 8、12、16、2 4mg·L-1的细胞集落形成率和集落形成相对数各为 32 4 %和 5 8 7%、2 4 8%和4 2 5 %、19%和 33 5 %、8 8%和 15 1% ,皆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且随着浓度增高 ,细胞生长曲线趋于低平。结论 DATS在体外对胃癌MGC 80 3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PIG11蛋白稳定低表达的HepG2细胞株和PIG11蛋白稳定高表达HepG2细胞株,研究Caspase-8和Bcl-2在PIG11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PIG11基因表达对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细胞培养,分组:HepG2细胞、pLXSN-PIG11-HepG2(pLXSN-PIG11转染建立PIG11蛋白高表达HepG2细胞)、pLXSN-HepG2(pLXSN空载体转染HepG2细胞)、miR-PIG11-HepG2(miRNA干扰PIG11蛋白低表达HepG2细胞)、miR-HepG2(干扰空载体HepG2细胞)。Hoechst33342染色荧光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oechst 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下pLXSN-PIG11-HepG2细胞组可见核染色质浓缩,核碎片,荧光增强,以及凋亡小体。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epG2细胞、miR-PIG11-HepG2细胞、miR-HepG2细胞、pLXSN-PIG11-HepG2细胞、pLXSN-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72%±0.81%、1.34%±0.71%、5.10%±0.40%、34.83%±2.29%、5.34%±0.60%。PIG11高表达的pLXSN-PIG11-HepG2细胞组凋亡率比其它各组增高(P〈0.01),PIG11低表达的miR-PIG11-HepG2细胞组凋亡率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IG11高表达的pLXSN-PIG11-HepG2细胞Caspase-8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1),PIG11低表达的miR-PIG11-HepG2细胞Caspase-8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PIG11蛋白高表达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8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Westerllblot方法检测TRFI蛋白在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癌前病变、20例胃癌、5例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RFI蛋白在癌前病变组、胃癌组、转移癌组比正常组表达高;胃癌组、转移癌组比癌前病变组表达高(P〈0.01):存胃癌组织中,TRF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差,表达越高(P〈0.01)。结论TRFI蛋门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端粒相关蛋白TIN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N2(TRF1相互作用核蛋白2)是一重要的端粒相关蛋白。人TIN2蛋白包括N端,TRF1交互作用区(TRF1-Int)和C端3个结构域。它在TRF1复合物、TRF2复合物和Shelterin的功能中扮演关键角色,协同其它端粒蛋白维持端粒长度、结构和功能。TIN2与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应用S-P法检测116例胃癌和53例胃癌前病变的GST-π表达和限制性内切酶及PPCR,Southern印迹方法检测了14例胃癌及其相应正常胃粘膜GST-πDNA5′端调控区CCGG特定位点的甲基化水平,GST-π阳性率,正常胃粘膜10%(4/39),胃癌77%(89/116),肠上皮化生76%(19/25),不典型增生89%(25/28),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较正常胃粘膜增高(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