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部分新入院患者缺乏安全意识,住院过程中会发生晕倒、坠床、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或氧流量、失窃等事件。为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2006年7月我科设计制作了安全提示卡,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肺移植目前已成为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1-2]。但排异反应和感染一直是肺移植的两大杀手。及时识别和控制排异反应对提高肺移植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T细胞亚群测定可以快速了解肺移植患者的免疫状态。IL-6作为体内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体内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调节和移植排异反应,是机体应激反应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一种标志物和介导物[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成功施行1例左侧异体减体肺移植,于术后观察T细胞亚群至50天,IL-6至96天,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叶某,女,55岁,以“咳…  相似文献   
13.
经纤支镜气管置入支架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01例气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经纤支镜置气管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101例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19.8%),经临床治疗、护理均好转.提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病情观察,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早期与后期对健康教育知识、方法以及教育方式需求的不同。方法用自制问卷对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早期和后期进行调查。结果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对健康教育知识、方法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p〈0.05)。早期挽救生命、解除症状的需求最高,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康复锻炼指导的需求最低,患者处于被动地位;后期患者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以期获得更多的有关疾病康复的知识。结论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根据入院早期(入院后1~3d)与后期(入院3d后~出院前1d)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相似文献   
15.
总结101例气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经纤支镜置气管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101例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19.8%),经临床治疗、护理均好转。提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璃情观察。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血栓消融加溶栓治疗肺栓塞的观察及护理3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运用护理程序对106例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护理体会。从评估患者病情,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运用护理程序施实整体护理,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避免了护理的盲目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平喘止咳贴联合穴位揉贴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喘止咳贴用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穴位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门诊治疗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对照穴位揉贴护理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结果经过3~5d的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和92.1%,穴位揉贴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喘止咳贴联合穴位揉推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穴位揉贴护理效果满意,其中皮肤的护理很重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晓萍  林亚媛  徐倩 《全科护理》2011,(30):2763-2764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贲门黏膜撕裂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活动性出血病人急诊进行内镜注射肾上腺素及钛夹夹闭撕裂伤口治疗,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1例病人术后出血停止,无再出血及食管穿孔发生。结论:良好的术前护理、术中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精心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