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12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27篇
  6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病原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CRBSI的病原学特征,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患者预后信息,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104例发生CRBSI的患者共分离出1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0株(53.57%),最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49株(43.75%),最常见为肺炎克雷伯菌;真菌3株(2.68%)。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与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9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以及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均>90%),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均<2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均>8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均<25%);黏质沙雷菌对呋喃妥因、头孢唑林耐药率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均<30%);合并糖尿病、血浆白蛋白<30 g/L、置管时间>7 d、APACHEⅡ评分≥20分、SOFA评分≥9分是CR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BSI中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合并糖尿病、血浆白蛋白<30 g/L、置管时间>7 d、APACHEⅡ评分≥20分、SOFA评分≥9分是神经外科CRBSI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2.
背景: 研究发现,低氧诱导因子1α不仅与缺氧的生理反应有关,而且还参与了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 目的:观察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网膜低氧诱导因子1α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省分子病毒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成年未经产清洁型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50 g。 方法:雌鼠和雄鼠1∶1合笼,制成孕鼠。分别于孕12,16,20 d 时剖腹取胎,获得各阶段的鼠胚。出生后大鼠按日龄分别于1,5,10 d和12个月龄麻醉处死后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及制作石蜡切片。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视网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各时间段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及低氧诱导因子1α mRNA的表达。 结果:胚胎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均有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表达,生后发育早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也可见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表达,以神经节细胞、内网层更明显,随着发育进展,其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大鼠视网膜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为胚胎期最高、生后发育期逐渐下降、成年期最低,3期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结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网膜低氧诱导因子1α随着发育的进展逐渐降低,并逐渐集中表达于视网膜节细胞层。  相似文献   
63.
福建省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福建省计划免疫保偿现况,促进保偿工作。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结果 计划免疫保偿全省覆盖率为79.2%,儿童投保率70.2%,91.6%的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保偿制表示满意,65.3%的接种点的保偿金由县或县以上机构管理,45.3%的接种服务提供者表示保偿金有助于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结论 福建省计划免疫保偿制巳取得明显成绩。但经济状况、宣传不力、管理不善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继续深入宣传,加强管理,健全、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以促使计划免疫保偿制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64.
洛沙坦对心脏和动脉衰老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及洛沙坦的干预作用,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I(AT1R)拮抗剂(ARB)对心脏和动脉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分为成年组、老龄组、洛沙坦组,生化法测心肌纤维化指标,免疫组化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主动脉NO生成量,比色法测主动脉NOS活力。结果与成年组比较,老龄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升高,TGFβ1表达上调,乙酰胆碱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受损(P<005),NO量及总NOS活力均显著降低(P<001)。与老龄组比较,洛沙坦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P<005),心肌TGFβ1表达减少,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提高(P<001),NO量及总NOS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随着增龄,心肌纤维化程度增高,TGFβ1表达逐渐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洛沙坦可抑制老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形成,对增龄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不良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5.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治疗(经典方、自拟方、中成药和单味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他)论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概况。指出:在中医药研究中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用药习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66.
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上臂深静脉(贵要或头静脉)留置针决速建立静脉通路抢救消化道出血致休克患者2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105例70岁以上农村老年痴呆与老年化特征患者的结果分析,发现HDS评分与年龄、老年斑、脱牙数和老年环呈显著负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呈显著正相关。采用相关性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认为,HDS及除秃发之外的老化征可作为抗衰老研究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8.
肿瘤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 ,按死亡病因排序 ,肿瘤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 ,肿瘤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目前肿瘤的检测手段主要是物理诊断、细胞学检查、生化检查三大类。物理学和组织细胞学检查往往只能发现中晚期病例。生化方法如AFP(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CEA)、CA系列肿瘤标志物等均有明显的特异性。恶性肿瘤相关因子是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时释放到血液中的肿瘤相关物质 ,因此可以作为肿瘤早期发现的一种手段〔1〕。本文应用肿瘤相关物质 (TSGF)联合检测试剂盒来观察…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 7, AQP7)以及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 9, AQ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中国汉族人群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1194例T2DM个体和1274例非糖尿病个体(non-diabetic, NDM)进行对照研究, 采用MassArray质谱基因分型方法对3个SNP位点(AQP7基因rs3758269、AQP9基因rs16939881和rs57139208)进行基因分型。评估以上3个SNP位点与T2DM的相关性;探讨NDM组SNP位点处不同基因型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联。结果 AQP7基因rs3758269、AQP9基因rs16939881和rs57139208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T2DM组和NDM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遗传模式与T2DM无相关性(P > 0.05)。在NDM组中, AQP7基因rs3758269、AQP9基因rs16939881和rs57139208的不同基因型与糖脂代谢指标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AQP7基因rs3758269和AQP9基因rs16939881和rs57139208与中国汉族人群T2DM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检查来评价心功能及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肌灌注延迟显像评价坏死心肌,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的左心功能及坏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2例)与溶栓组(20例)。于发病后4周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评价心功能及坏死心肌情况。结果利用视学评分(VSM)总分评价坏死面积,直接PCI组和溶栓组的VSM总分均与射血分数(EF)(r=-0.768,r=-0.848)、收缩末期容积(EDV)(r=0.952,r=0.940)、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DVI)(r=0.953,r=0.943)、舒张末期容积(ESV)(r=0.980,r=0.910)、舒张末期容积(ESVI)(r=0.948,r=0.926)均密切相关(P0.001)。发病后4周,直接PCI组的VSM总分、EF、EDV、EDVI、ESV、ESVI均优于溶栓组(P0.001)。结论利用VSM评分可以较准确定量评价梗死心肌,VSM总分与左室功能有高度相关性。直接PCI与静脉溶栓比较,能够更好地减小坏死面积和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