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3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316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lebral fractures,OVFs)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随着人口平的老龄化,这一问题将更加严重[1-2].随着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彤术的开展,人们发现骨质疏松件椎体骨折同其他骨折一样,也存在骨不愈合现象.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本组27例胫骨多段骨折,采用单侧型Hoffmann外固定架固定,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骨折愈合率为88.9%,平均愈合时间为62个月,优良率为88.89%,结论:外固定架对各种胫骨多段骨折均适用,尤其是开放性骨折。  相似文献   
93.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患者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18~61岁,平均32.6岁,20~40岁者占64.5%.2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余29例根据离断骨块、突出椎间盘与椎管的关系选择术式.偏一侧者行患侧开窗或扩大开窗摘除致压物,呈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行双侧开窗摘除致压物,累及椎管前方大部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或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4年,平均2.6年.1例保守治疗无效者改行患侧开窗减压术.离断骨块和突出椎间盘偏一侧者6例术后均获显效;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10例术后总体恢复率仅为60%,未恢复及术后症状加重者再行PLIF而获明显改善;累及椎管前方大部者13例术后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病变偏一侧者可行患侧开窗或扩大开窗摘除致压物;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若突出物占位椎管以旁侧为主且该侧无明显侧隐窝狭窄时可行双侧开窗减压,若突出物占位椎管以中央为主或存在明显侧隐窝狭窄时应行PLIF或TLIF;累及椎管前方大部者应行PLIF或TLIF.  相似文献   
94.
断肢再植手术中应用系统方法对减轻病人痛苦,避免不必要的死亡,提高再植成功率,使患肢获得最佳功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整体观点是决定断肢是否再植的前提,最优化原则是治疗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对后路手术治疗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的方法进行改进。 方法  2 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伤椎前缘压缩均 >40 %,应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X线和CT检查。术后随访 4~ 2 3个月 ,平均 13个月。 结果  2 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 ,无出现异物反应者 ;术后CT示灌注剂充填不足 4例 ,椎体前缘少量渗漏 4例 ,其余均充填满意 ,无椎管内明显渗漏者。术后随访时疗效均满意 ,无内固定失败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 结论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成形术为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Background: Femoral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means fractures happened 5 cm away from inferior margin level of small trochanter. Most of this kind of fracture is unstable fractures caused by trauma mostly and characterized with large malposition, splintered and difficult to be treated. It will lead to a series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if treated improperly.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兔软骨细胞体外诱导分泌白介素8(IL-8)、sICAM-1和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E2)的影响。方法:将10μg/L浓度的白介素1β(IL-1β)分别与低、中、高浓度的姜黄素共育于兔关节软骨细胞,用IL-1β体外诱导兔软骨细胞分泌IL-8、sICAM-1和NO、PGE2,采用ELISA法检测兔软骨细胞分泌IL-8和sICAM-1的量,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酶联免疫竞争法测定细胞上清液NO含量和PGE2含量。结果:IL-1β(10μg/L)组兔软骨细胞分泌的IL-8和sICAM-1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姜黄素对IL-1β诱导分泌的IL-8和sICAM-1起抑制作用,同时其对IL-1β诱导产生的NO、PGE2也起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IL-1β刺激兔软骨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IL-8和sICAM-1,并可显著抑制NO、PGE2途径,对软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术后椎管形态面积的变化,探讨间接复位效果及术后椎管重塑形现象。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9月,同组医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27例,其中L113例,L29例,L34例,T121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D级13例,E级14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取内固定行CT检查,测量伤椎平面的椎管面积及伤椎相邻上下椎管平均面积,计算伤椎椎管骨块占位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管骨块复位程度。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3例术前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术后1周CT复查显示椎管骨块占位率由术前(30.9±13.8)%减至(10.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骨块占位率减至(6.3±3.9)%,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能明显有效减少椎管内骨块占位率,经过术后1年重塑形椎管面积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9.
背景:急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微创治疗由于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等而日渐被关注。目的:观察应用Achillon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采用Achillon跟腱吻合器治疗的21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随访。男19例,女2例,年龄19~54岁,平均31.7岁。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腓肠肌神经损伤、跟腱再断裂等发生。AOFAS标准评分为88~98分,平均为93.2分,患者满意度高。结论:Achillon微创跟腱吻合器能够有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具有对合良好、对跟腱局部血供影响小、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骨水泥外渗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PKP治疗的58例(97个椎体)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球囊破裂、神经以及脊髓损伤,均对手术完全耐受.对58例患者进行6 ~ 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5±5.5)个月.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椎体前缘及Cobb角高度均明显改善(均有P<0.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注入量多(OR=7.235,P<0.001)、有椎体周壁破坏(OR=21.165,P<0.001)是导致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骨水泥注入量过多、有椎体周壁破坏是影响PKP手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提高手术技术以预防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