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2002-2004年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事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2-2004年所有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报告病例进行现场调查,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总结流行病学、临床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特点。结果2002-2004年共报告64例死亡病例和18例同发病例,事件分布在12个县的23个自然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发病率为1.83%,死亡率为1.51%,病死率为78.1%。91.3%的病区村位于山区和半山区,7-8月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3.94%,15~50岁组的发病者为59.8%,64.63%的病例具有家庭聚集性,89.02%的病例具有村庄聚集性。大多数病例的病程很短,病程在24h内的患者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晕厥、乏力、胸痛和气促等。结论病例分布具有高度的时间和空间聚集性;死亡病例主要表现为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初步评估CHROMagar显色培养基(CAS)检测肛拭中沙门菌的效果。方法以实验室保存沙门菌和非沙门菌作为测试菌共190株,测试CAS、武汉SS平板(WS)上细菌生长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应用CAS与WS对1717份餐饮业人员肛拭作沙门菌的现场分离效果比较。结果CAS对测试菌和现场检测的敏感性均为100%,明显优于WS的57.14%和31.58%;两者在肛拭样品中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1.11%(19/1717)和0.35%(6/1717)。结论CAS平板具有敏感性高、检出率高、易于掌握等特点,建议作为粪便常规分离或鉴别沙门菌的首选培养基。  相似文献   
83.
20 0 0年 5月中旬 ,在对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中 ,我们从一份肛拭标本检出 1株B群eh单相变种沙门菌 (血清型 ) ,该菌经形态观察、生化和血清学反应及OI噬菌体裂解试验确证为沙门菌 ,现将检定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健康体检者以无菌棉签肛拭采集标本 ,置SF增菌液中作选择培养及S .S平板分离培养。2 .方法 按沙门菌检验常规进行菌种鉴定[1] ;H抗原诱导采用软琼脂平板法[2 ] 。3.诊断血清 沙门菌属诊断血清 (15 9种 )为卫生部成都生物物品研究所生产 ,在有效期内使用。4.肠杆菌科分属诊断噬菌体 …  相似文献   
84.
为掌握静息状态下克山病历史重病区的疫情态势。在克山病3个历史重病县各选2个镇的2个村委会,每个村3--60岁人群中随机抽查300名,进行临床检查,并对心电图和X线胸片进行分析。各调查点均有克山病病人检出,克山病检出率为2.14%,慢型克山病和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0.76%,1.83%;大理、洱源、剑川3个点的检出率分别为1.57%,1.99%,2.97%,未检出急型、亚急型克山病人。说明大理州历史重病区慢型和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比较高,应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并沿袭以往生活习惯,不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1a后进行随访。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6.
抗基孔肯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LB/C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与经基孔肯雅(CHIK)病毒免疫后的BALB/C小鼠的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共获得11株能分泌抗CHIK病毒McAb杂交瘤细胞系。融合率为80.6%,阳性率为29.7%。经微量中和试验证明,11株McAb均具有抗CHIK原型及从棕果蝠与人体分离到的地方株CHIK病毒的中和抗体。血凝抑制试验(HI)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均为阳性,McAb培养上清效价前者为1:32~1:64,后者为1:40~1:80,McAb腹水效价前者1:2560~1:5120,后者1:2560~1:10240。11株McAb均为IgG2b亚类,具有明显的病毒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