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目的:分析肉桂多糖的单糖组成,并探讨其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PMP-HPLC法分析肉桂多糖的单糖组成。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肉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值(FBG)、血清生化指标、血清胰岛素(INS)、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HE染色法观察胰腺病理学特征;qRT-PCR法检测GLUT2、PEPCK、GCK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PEPCK、GCK蛋白表达量。结果:肉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各单糖摩尔比依次为1.00∶2.79∶24.30∶2.12∶2.19。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的FBG和LDL-C水平显著下降,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显著上升;肉桂多糖高剂量组的TC、TG和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和INS水平显著上升。高剂量肉桂多糖可显著上调糖尿病小鼠肝脏中GCK、GLUT2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EPCK表达量。结论:建立的PMP-HPLC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准确性、重复性良好。肉桂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其降糖机制可能与调节糖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2.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广金钱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考察料液比、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绘制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的等高线图和响应曲面,讨论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回归模型拟合性良好,置信度较高。优选的提取工艺为:以pH=2.0,7.5,8.3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40,室温下超声提取39 min,重复提取3次,功率为340 W。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量为1.879 4 mg·g-1,与预测值相符度为96%。结论:采用响应面优化的半仿生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不使用有机试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绿色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3.
南药高良姜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南药高良姜主产区及道地产区的高良姜资源进行调查,明确高良姜资源分布、蕴藏量、栽培现状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概况,为高良姜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高良姜野生资源处在濒于灭绝状态,以前文献记载有高良姜分布的区域几乎难觅高良姜的踪影。在道地产区,人工栽培、加工技术较为粗放,且因栽培高良姜周期长、收益较低,高良姜栽培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供需矛盾。结论应加大力度保护高良姜资源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种群恢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高良姜规范化种植基地,完善高良姜人工栽培、加工技术,满足市场对高良姜药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4.
应洁  向波  李霞  杨全  刘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14):3342-3346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特点,并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过脑梗死事件分为脑梗死组(35例)和非梗死组(43例),对比两组斑块检出情况、斑块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析责任斑块和非责任斑块的差异性。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率高于非脑梗死组,易损斑块数目多于非梗死组,斑块偏心指数与强化程度均高于非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斑块数目、动脉重塑类型和斑块分布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率、斑块偏心指数与强化程度三项指标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613~0.721,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率、斑块偏心指数与强化程度对预测脑梗死发生均有较高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13、0.772、0.854,P<0.05]。两组共鉴定出88个斑块,责任斑块中易损斑块数目多,斑块偏心指数与动脉正向重塑率高,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