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417篇中医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章,摘录其中方剂共417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417首方剂中,共使用208种药物4524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当归、川芎、地龙、鸡血藤、丹参、红花、赤芍、牛膝、桃仁、桂枝、生地、葛根、白芍、水蛭。按照中药学功效分类统计,活血化瘀药居于首位,其次是补气药、补阴药和补血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补阳药等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补血为最基本的方法 ,同时配合熄风通络、祛风除湿、温肾助阳等多种治法和药物,标本兼治,方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2.
《二续名医类案》治疗消渴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明清时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二续名医类案》中消渴篇的所有复方158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158首方剂中,共使用227种药物1786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主要有麦冬、熟地、茯苓、山药、生地、知母、石斛,均为滋阴清热补气药。对前30味药物按照中药学分类统计,清热药居于首位,其次是滋阴药和补气药,收涩药、淡渗利湿药等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158首中药复方治法的统计,消渴病的治法以滋阴清热补气为主。结论:明清时期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已非常深刻,用药也不仅仅局限于清热滋阴补气,而是开始清热、滋阴、补气、收涩、渗湿等多法并用。  相似文献   
63.
本文报道了食品中胺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本方法是用μporasil不锈钢硅胶柱为固定项,环已烷与四氢呋喃为流动相对样品组分进行分离,用紫外检测器,313nm检测波长进行检测,最小可检测胺菊酯1μg,标准差在0.558~1.558之间,变异系数2.65~3.78%,在小麦和红果中添加标准,回收率在84.4~101.6%之间,方法简单、可靠,能满足最大残留限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基于上古时期先哲“一分为三”观念及汉代应用“三阴三阳”思维命名经脉,结合《黄帝内经》相关原文,探求其如何应用这一思维模式,服务于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心在液为汗的理论依据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检索近20年来有关"心在液为汗"的理论文献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运用针灸疗法、中药汤剂、综合疗法治疗汗症的文献报道共计30篇。结果论述心在液为汗的理论文献报道有13篇,占43.3%,针灸疗法治疗汗症文献报道11篇,占36.7%,用中草药治疗汗症文献报道4篇,占13.3%,综合疗法治疗汗症报道2篇,占6.7%。结论心在液为汗的理论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6.
根据中医证本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目前证本质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提出正确认识证概念的学术内涵,深入进行文献研究与整理,加强临床研究,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综合探索证本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67.
ICU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疾病。ICU患者病情较重且长期卧床,体质虚弱,一旦发生感染则病情严重,必须大剂量、长期使用抗生素,进而造成耐药。加上开放气道机械通气。为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糖尿病足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高龄、男性、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血脂紊乱和血管硬化,血糖调节不稳定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论:了解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有针对地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可达到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或延缓病情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肾虚质大鼠外周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4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肾虚体质免疫稳态失衡的内在机理。方法采用猫吓孕鼠加房劳的方法,建立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研究肾虚质大鼠免疫水平的变化及补肾药的干预作用。结果肾虚质大鼠外周血清的IL—1β、IL-4的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用中药干预后其血清IL—1β、IL-4含量有所降低(P(0.05)。结论建立惊恐加房劳的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具有中医理论特色和操作的可行性。肾虚质大鼠免疫稳态失衡状态可能与免疫细胞因子IL-1β、IL-4的异常有关,而补肾中药可以改善肾虚质大鼠免疫稳态失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70.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治疗消渴病的所有复方203首,把每首方中的单味药及其性味、归经、功效输入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景203首方剂共使用211味药物1415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主要有麦冬、甘草、天花粉、人参、茯苓、黄连、黄芪,以益气养阴清热药为主;按中药学功效分类统计,以补虚药与清热药居多;在性味方面则以性寒的甘、苦、辛味药物居多;从药物归经方面看,则以归肺、胃、脾、肝、肾、心经药物居多。结论中医药治疗消渴病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三消辨治,应从多角度、多脏腑入手进行共同调理,不断丰富消渴病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