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8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6例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术前正确诊断3例。肝癌切除连同胆管内癌栓清除4例。6例同时行肝动脉结扎并插管。术后半年、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0%、20%。增强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认识是提高诊断正确性的关键;对于肝脏有占位同时胆道有占位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应作详细的B超以及AFP检查以排除肝癌;PTC和ERCP对诊断有帮助。我们对这种患者的治疗方式具有如下优点:切除了肝癌,防止癌栓继续侵入胆道,降低了胆道压力,避免了梗阻性黄疸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2.
肝结核瘤2例     
1病例报告例1男,58岁。因上腹闷痛并扪及包块25d于1996年5月29日入院。病程中无畏寒、发热、盗汗、乏力或进行性消瘦。体查: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3/75mmHg。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上腹部...  相似文献   
33.
胃扭转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胃因异常旋转致形态变化 ,如大弯向上、小弯向下、幽门旋向左侧等称胃扭转 ,临床较少见 ,我院 1988年以来发现胃扭转 7例 ,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男 ,6 0岁。上腹部疼痛 3天入院。既往有膀胱结石及高血压病史。查上腹部偏左轻压痛 ,余 ( - )。胃肠钡餐检查 :慢性胃炎 ;胃器官轴型轻度左旋转。经中药、促进胃肠蠕动药、静脉输液治疗 4天后症状缓解出院。随访 2年无复发。例 2 :男 ,2 6岁。返酸 7天、上腹胀闷、嗳气 3天。饭后症状加重。既往史 ( - )。查上腹部轻压痛 ,余 ( - )。消化道钡餐加点片 :胃器官轴型胃扭转 ,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和预测申克孢子丝菌海藻糖磷酸合成酶(TP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站分析预测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全长为2 864 bp,编码905个氨基酸。Target P和MotifScan预测该蛋白定位于胞浆中,具有糖基转移酶、海藻糖磷酸酶两大功能域及丰富的修饰位点,其中磷酸化位点尤为丰富,包含cAMP依赖性磷酸激酶、蛋白激酶C(PKC)和酪氨酸激酶(CK2)磷酸化位点。TPS蛋白是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未发现信号肽。结论:预测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编码蛋白位于胞浆中,具有糖基转移酶、海藻糖磷酸酶两大功能域及丰富的修饰位点的结构功能特点,可行相应小分子抑制剂筛选以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在光老化皮肤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8-甲氧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8-MOP+UVA)法体外诱导培养细胞光老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证明老化诱导成功.蛋白印迹技术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比检测光老化成纤维细胞及正常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G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Western印迹法结果 示光老化诱导组组织蛋白酶G表达上调为单UVA诱导组、单8-MOP孵育组及空白组的(1.70±0.028)倍.实时RT-PCR结果 示光老化细胞组织蛋白酶G mRNA表达上调为空白组的(1.42±0.09)倍(P〈0.01).结论 组织蛋白酶G在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成分和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皮肤光老化所致.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门静脉系统三维影像重组指导下手术方式选择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7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为观察组,行门静脉系统三维影像重组指导下选择治疗术式及断流范围;36例为对照组,行传统断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静脉曲张的改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近期再出血发生率观察组0(0/37)低于对照组11.11%(4/36),食管静脉曲张总好转率观察组100%(37/37)优于对照组86.11%(31/36),术后出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食管静脉曲张加重观察组(0/37)低于对照组(13.9%,5/36)。两组近期再出血发生率,静脉曲张总好转率,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食管静脉曲张加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系统三维影像重组指导下选择术式及断流范围较传统断流术有术中损伤小、预后更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7.
肝门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外科技术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老年患者由于全身脏器功能减退,并且常并存各种疾病,往往无法耐受联合半肝的扩大根治性手术治疗而导致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应用电子胆道镜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胆石患者术中、术后应用电子胆道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检查胆管结石患者23例,发现胆管狭窄9例,胆管变异7例,发现并取出肝内胆管结石13例。术后检查胆石患者103例,发现胆管残余结石63例,肝内胆管狭窄17例,肝内胆管变异28例,结石取尽率98.06%。结论 术中、术后应用电子胆道镜有助于发现胆管变异和防治胆管残余结石。  相似文献   
39.
改良式肝肠内引流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方法对8例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施行多肝段月牙形切除的改良式肝肠内引流术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术后2周总胆红素下降72.4%.随访6例,平均生存期19个月.结论该术式是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有效且可行的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40.
肝胆管结石术后常规应用胆道镜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手段。方法:总结176例胆管结石术后的T管造影,B超和胆道镜对残余结石的诊断情况。结果:69例残余结石中,T管造影诊断42例,漏诊27例,B超诊断阳性51例,漏诊18例,胆道镜诊断63例,漏诊6例,三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8%,73.9%和91.3%,结论:T管造影及B超虽然是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诊断的最常用方法,但由于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而出现假阴性而造成漏诊,胆道镜能发现T管造影及B超不能发现的结石,同时可同步处理,提出肝胆管结石术后应常规进行胆镜的检查治疗,在提高胆管结石手术的质量,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