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32.
急性三氯氧磷中毒6例临床分析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朝外东大桥北,100020)汤华玲,李继梅,李祖瑶三氯氧磷(POCl_3)在化学工业中常用作氯化剂、催化剂、有机合成及制造磷脂、药物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因不慎或意外事故造成急性中毒。现将...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高校社区居民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本文作者对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居民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颅内压增高及甘露醇治疗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特征,并探讨TCD和甘露醇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对40例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TCD检测,其中15例行甘露醇治疗前动态观察。结果:颅内压增高患者脑血流速度(Vd,Vs)减慢,血管阻力参数值(PI,RI)增大,甘露醇治疗后检测在数明显改善,并以舒张期速及脉动指数为著,结论:根据脑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结合试验性甘露醇治疗,TCD为无创性诊断和动态观察内压增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收治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19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比例1.71∶1,平均起病年龄55.37岁。营养障碍为主要病因(63.2%)。所有患者均有脊髓后索受累体征(100.0%)。11例合并贫血(57.9%),8例血清维生素B12降低(42.1%),2例内因子抗体阳性(10.5%)。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诊断,但缺乏特异性。给予维生素B12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确诊亚急性联合变性主要通过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早期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6.
大脑后动脉区梗死特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偏征是指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三偏征被认为是由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病变所致。大脑后动脉区梗死 (PCAI)也可造成三偏症状和体征 ,病例较少。有关PCAI的研究没有其他区域梗死研究广泛 ,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其发病率据国外报道为 5 %~ 10 %,国内  相似文献   
37.
本文报告因误服N-羟甲基丙烯酰胺混合液引起急性中毒1例。初期主要表现乏力、胸闷、剧烈腹痛、呕吐、齿龈及阴道出血,24小时后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化验肝功能ALT、AST、γ-GT升高,白蛋白减少,胆红素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ECG示心肌损害,腹部B超示肝肋下2.5cm。经洗胃、保肝、止血等治疗病情好转。此毒物无特效解毒剂,早期治疗、合理用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脑出血后脑损伤的机制极为复杂,炎症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涉及到白细胞、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核转录因子(NF-κB)和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炎性细胞及因子。目前针对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环氧化酶(COX)抑制剂、MMP抑制剂、炎症细胞激活抑制剂、血管紧张素1(AT1)受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他汀类药物、干细胞移植等。文章就炎症在脑出血后脑损伤及其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患者的诊治过程,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非特异性脑膜炎症状,合并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导致的低钠血症,头颅MRI检查发现胼胝体压部有可逆性的DWI高信号的孤立病灶,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临床痊愈。结论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以头颅MRI上发现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为特点,临床症状轻微,容易合并低钠血症,预后良好,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0.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8岁,主因"四肢无力伴吞咽困难3个月余,加重2周"于2011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散步时感到双下肢力弱,家属发现其说话鼻音,数日内出现双上肢力弱、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症状逐渐明显,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好转.于2010年12月14日在外院行头颅MRI、MRA及颈动脉B超,考虑"脑梗死",治疗1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