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肝疫苗控制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孕妇共60例分为4组,分别予以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用乙肝疫苗及空白对照组。所有孕妇及新生儿出生时均行乙肝三对检测。结果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3.33%(2/15),重组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6.67%(1/15),单用重组乙肝疫苗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3.33%(2/15),不做治疗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20.00%(3/15)。结论应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肝疫苗对阻断HBV父婴传播有效。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囊肿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 ,经临床及B超确诊为卵巢囊肿 4 0例 ,年龄 2 3~ 5 2岁 ,平均 35岁。临床表现 :痛经 14例 ,反复腹痛 16例 ,继发不孕 2例 ,月经紊乱 6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妇检发现 2例。囊肿直径 4 4~110mm ,平均 5 1 9mm。抽液量为 30~ 30 0mL ,抽出液为巧克力样液体 16例 ,淡黄色清亮液体 2 4例。抽出囊液常规送病理检查均为良性。1.2 穿刺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腹部消毒铺巾 ,经B超确定穿刺部位 ,局部麻醉后通过SOWOLINEprima穿刺架确定穿刺方向 ,以 18号穿刺针以…  相似文献   
13.
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进行全子宫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刀应用组40例,双极电凝应用组40例。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超声刀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双极电凝组;在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切除子宫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妇泌乳功能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临床相关影响,为无痛分娩的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患者实施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初乳时间、母乳量充足时间、24h泌乳量情况和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初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达到有效泌乳量的产妇49例,对照组达到有效泌乳量的产妇39例,研究组的有效泌乳量比例比对照组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产妇无痛分娩的过程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麻醉过程中的理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 方 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39例阴道分娩成功的产妇作为病例组,按1:2的比例选择78例失败病案为对照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12项影响因素的差异。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前次剖宫产手术指征、产前BMI、年龄、前次剖宫产术后发热、新生儿体质量、妊娠合并症和子宫下段厚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在产前BMI、年龄、新生儿体质量、妊娠合并症及子宫下段厚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工作中可按照产前BMI、年龄、新生儿体质量、妊娠合并症及子宫下段厚度对产妇进行筛选,确保产妇及婴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阴道B超、宫腔镜及病理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阴道B超、宫腔镜联合组织病理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初诊为异常子宫出血的64例患者,对其进行阴道B超、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阴道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发现率为34.4%(22/64);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内病变发现率为96.9%(62/64);组织病理学异常发现率为98.4%(63/64)。结论宫腔镜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宫腔镜检查只有与阴道B超、组织病理学相结合,才能提高对异常子宫出血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李穗湘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17+1026-102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16例妊娠妇女,评估孕妇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同时于妊娠24~28周时行OGTT试验,采用QUICKI评估胰岛素灵敏度检测指数。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QUICKI及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与早产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①216例孕妇,其中有88例孕妇出现早产,128例孕妇为足月产,早产孕妇体重指数、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足月产组(P<0.05);早产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高血压百分率均稍高于足月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别;②早产组孕妇空腹血糖以及OGTT试验后1 h、2 h、3 h血糖水平均高于足月产组,而QUICKI指标则低于足月产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血浆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差别;③QUICKI与早产发生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86(P=0.026),其余各指标与早产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或糖耐量异常孕妇,进行OGTT试验,评估其QUICKI指标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孕妇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对GDM产后半年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24~28周的孕妇,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如口服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7.8mmol/L,则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诊断为GDM的孕妇在产后6个月再行OGTT及IRT,了解其是否有糖尿病的复发及胰岛素抵抗。结果产后6个月未发生糖尿病者,仍存在胰岛素抵抗可能。结论GDM在产后6个月仍存在胰岛素抵抗,有可能是以后发生糖尿病的信号,应进行早期干预,防止GDM进展为真性糖尿病和延缓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B超羊水指数法估测羊水量及测定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S/D),并进行胎儿NST监护,比较分析羊水过少组(观察组)和羊水正常组(对照组)的妊娠、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时阿普加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羊水混浊的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羊水过少的孕妇围产结局取决于羊水指数值、S/D比值、胎儿电子监护NST结果及分娩方式。因此,加强对羊水过少的产前监护是非常重要的。剖宫产是重度羊水过少孕妇分娩方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