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豆纹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豆纹动脉的来源与分布。方法 :显微解剖结合厚片迭加观测 4 0侧人类大脑半球。结果 :4 0侧大脑半球共有豆纹动脉 2 60条 ,平均每侧半球 6.50± 3.31条 ,区分为近侧、中间和远侧三群。它们分别起自大脑中动脉根部、主干或其皮质支。分布于外囊、内囊和基底核的不同部位 ,但彼此有重叠。依其在前穿支的穿入部位 ,又可分为内侧、外侧和中间三组。结论 :豆纹动脉恒定地参与尾核头背外侧部的血供 ,而且从其起源、穿入部位和分布来看 ,传统的内侧群应分为近侧群和中间群 :前者参与内侧组血管并分布于苍白球和内囊膝 ;后者参与外侧组血管并分布于壳的前极、内囊前肢及尾核头背外侧部。由于豆纹动脉的发出部位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构成了临床上其出血多见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42.
神经生长因子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为成年猴脊髓存在此生长因子的表达提供免疫组织化学证据。方法云南成年健康雄性猕猴5只,平均体重6kg左右,氯氨酮(0.25ml/kg)肌肉注射麻醉后,Zamboni液经心脏主动脉插管灌注固定动物,取T8脊髓节段入4%多聚甲醛后固定(4℃)6小时,在-20℃恒冷切片机下制作20μm厚的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分别以抗NGF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在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NGF在猴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1.NGF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成年猴脊髓腹角、背角神经元均有分布。2.NGF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猴脊髓背角Li ssauer束有分布,表达NGF的Li ssauer束因染色而呈明显的毛刷状/发束状。3.NGF阳性神经膨体分布于猴脊髓背角Ⅰ、Ⅱ板层。4.NGF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成年猴脊髓中央管(X板层)均有分布。结论成年猴脊髓存在NGF的表达,提示其可能在成年猴脊髓的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认识虚拟模型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重要性,通过统计分析临床模拟培训中,各类模型故障原因及时间分布。从而加强培训模型管理,提高模型使用效率,以实现培训模型设备维修保养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方法通过对2017年模型维护记录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各类模型的使用特点,同时分析故障类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解决方案。结果通过对培训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故障原因分析,就故障发生率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找出问题。结论各类模型都有其不同的使用规范及特点,通过实施有效规范的地维护保养,可找出更主要的、系统性的原因,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护理在预防脐部出血、脐炎发生率、脐部愈合的效果及二次断脐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新生儿122例,其中行二次断脐护理措施的6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行传统断脐+断面消毒包扎护理的6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的脐部出血率、脐炎发生率及脐部愈合时间。结果 (1)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3.81±0.48)d明显少于对照组(6.62±0.77)d,出血率(1.61%)及脐炎发生率(1.6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8.33%、6.67%,P<0.05);(2)24~28h断脐后新生儿脐部平均愈合时间(3.08±0.37)d明显低于36h断脐新生儿(4.21±0.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部出血率及脐炎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次断脐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出血率及脐炎发生率,并有效缩短新生儿脐部残端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目前医院临床技能培训的效果,为开展高效、实用的培训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根据已开展的临床技能培训项目和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随机选择医院36个临床科室不同级别的327名在职医师为调查对象,对其中参训的286人的个人情况、参训率、培训课程内容及培训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参与临床技能培训课程的医师主要是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参训率分别为88.5%(77/87)和90.0%(172/191);参训率较高的培训课程主要是基础/高级生命支持等急救课程,临床应用较多且涉及面较广泛;84.1%(275/324)的参训医师乐于接受“小班课、1主题、1小时”的培训方式;65.5%(214/327)的参训医师认为培训时间安排在16:30至17:30比较合理。结论通过问卷调查甄选出最受欢迎、参训率较高的培训课程,深入了解临床医师对临床技能培训的真实期望和新要求,为下一步有针对性、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7.
双下腔静脉变异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解剖一老年男尸,约60岁,身长167cm,外形无畸形,发现双下腔静脉变异1例(图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前言枕大神经为分布枕部皮肤的传入神经,其主干行于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起点之间的区域中,然后向上分布于上项线以上,可达颅顶的皮肤。枕大神经于所在之处的皮肤区域,在针灸学上称为“风池”穴,针刺“风池”穴对头部有镇痛的作用,多用以治疗头痛等症状。为了进一步明确此神经传入纤维在中枢的投射,以及解释针刺“风池”穴何以可治疗头痛等问题,我们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10只树鼩的脊髓进行了研究,树鼩的脊髓共有33个节段。其中颈髓8段,胸髓13段。腰髓6段,骶髓3段和尾髓3段。颈膨大位于颈3~颈8;腰膨大位于腰4~骶1。对各节段的径线及长度进行了测量,观察了脊髓的内部结构,包括脊髓中央管、灰质和白质,并叙述了灰质的板层结构。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