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70篇
  2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鉴别诊断胰腺癌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确诊的胰腺癌患者53例(恶性组)、慢性胰腺炎患者22(良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18)F-FDG-PET/CT显像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早期、延迟期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滞留指数(RI),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求取早期SUV、RI鉴别诊断胰腺癌的最佳临界值及对应的诊断学指标。结果恶性组的~(18)F-FDG-PET/CT显像早期SUV测定值、延迟期SUV测定值、RI值均显著的高于良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当选取早期SUV的临界值为3. 07时,~(18)F-FDG-PET/CT显像诊断灵敏度为78. 82%、特异度为86. 14%、漏诊率为21. 18%、误诊率为13. 86%、AUC值为0. 846;当选取RI的临界值为14. 46时,~(18)F-FDG-PET/CT显像诊断灵敏度为87. 64%、特异度为95. 20%、漏诊率为12. 36%、误诊率为4. 80%、AUC值为0. 911。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鉴别诊断胰腺癌良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手术治疗巨大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一例伴有重症肌无力的巨大胸腺瘤(切除后测量为17 cm×14 cm×4 cm)的青年男性患者,检查示肿瘤侵犯纵膈内血管、心包等组织,病理分型A型,Masaoka分期Ⅲ期.予以胸骨正中切口成功手术切除胸腺瘤,患者术后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等严重并发症,予以气管切开等处理后,成功治愈出院,共使用呼吸机102 d,住院252 d,目前随访6年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且育有一子.该个案提示,对于伴有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应该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心梗模型,探讨应用超高分辨率超声系统评价心梗小鼠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组(n=15)和仅在相同结扎位置穿针,不结扎的方法建立假手术组(n=10).术前3 d和术后1周采用二维、M型、脉冲多普勒(PWD)、组织多普勒(TDI)和EKVTM超声技术对心梗小鼠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以及心功能进行评价.术后1周,取小鼠心脏进行HE染色并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结果 二维超声与HE色染均显示,心梗模型组心肌有明显的梗死区;心梗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心室明显扩大,室壁明显变薄,心室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均显著下降(P<0.05);局部室壁运动受阻严重,心室发生重构.结论 采用2D超声心动图联合M型、PWD、TDI以及EKVTM超声心动图观察小鼠心梗模型能够更精准敏感地判断心肌梗死位置和梗死程度,为临床心肌梗死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不同方法诱导THP-1细胞分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不同方法刺激THP-1细胞定向分化为M1、M2巨噬细胞及DC细胞,为M1、M2和DC三种体外细胞模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用PMA和GM-CSF/M-CSF两种方法刺激诱导THP-1细胞分化,再分别添加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其分化为M1、M2和DC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刺激细胞CD分子表达的整体趋势基本一致。THP-1-M1细胞表面CD80和CD86表达量显著增加;THP-1-M2细胞高表达CD163和CD209;THP-1-DC细胞CD14表达量显著降低,高表达CD80、CD86和CD11c。PMA刺激后,M1、M2和DC细胞均贴壁生长;GM-CSF/M-CSF刺激后,只有DC细胞部分贴壁生长,M1和M2细胞仍呈悬浮生长。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地诱导THP-1细胞向不同细胞亚型分化,但是诱导出来的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刺激方法。  相似文献   
85.
自噬是机体在缺氧和饥饿等恶劣环境状态下,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在细胞的生物合成、营养和代谢平衡及应激反应与存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自噬是癌细胞代谢适应的重要机制。中药苦参在作用不同的肿瘤细胞系时,可能会诱导细胞自噬的发生,这种自噬机制可能对肿瘤起着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该文对苦参中具有代表性两种活性物质苦参碱和槲皮素,从自噬性死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促进凋亡和保护性自噬延缓或抑制凋亡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中药调控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与进行性残疾、早逝和社会经济负担有关。主要病理改变是滑膜细胞增生,滑膜炎,软骨损伤,骨侵蚀。致残率高,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属难治之症。随着现代研究深入,医生运用中医药治疗RA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起到良好的效果。文章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对其归纳总结并就其治疗机制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7.
石菖蒲性味辛、苦,温。归心、胃经,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和胃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菖蒲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和非挥发性类物质,因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具有调节及治疗作用,并且具有抗肿瘤、抗炎杀菌、平喘、益智、增强记忆力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在临床应用上,石菖蒲也常配伍其他药治疗痰迷心窍、神志不清、失眠、耳鸣耳聋、湿阻中焦等。因此,该文回顾文献,对石菖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期望能对石菖蒲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究颊脂垫瓣修复术对于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颊脂垫瓣修复术,并于术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纳入的40例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中,共有38例患者术后达治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结论在对于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中颊脂垫瓣修复术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溶液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玫瑰痤疮丘疹脓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玫瑰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氨甲环酸溶液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30例予甲硝唑溶液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观察2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红斑严重程度、丘疹脓疱面积、干燥紧绷感、烧灼瘙痒感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复发率6.89%,对照组复发率30.00%,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甲环酸溶液导入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玫瑰痤疮丘疹脓疱型疗效明显,复发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