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为分析叙永县肺结核流行情况,本文对1100例肺结核患者从临床及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因症就诊975例(88.64%)。农村577例(52.45%),城镇523例(47.55%),农村高于城镇。人群分布:农民485例(44.09%),高于其他人群。方法 1100例肺结核病患者,痰涂片检查阳性289例,涂片阳性率为26.27%。X线分型:Ⅲ型肺结核患者850例(77.27%),Ⅲ型肺结核患者高于其它类型。结果 1100例肺结核患者中,肺部有空洞114例(10.36%),无空洞986例(89.64%),以肺部无空洞患者为主。对114例肺部有空洞患者及986例肺部无空洞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涂片阳性分别为74例和215例,涂片阳性率分别为64.91%和21.80%,二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初治、复治:1100例肺结核患者中,初治864例(78.55%),复治236例(21.45%),农村患者146例,城镇患者90例,农村高于城镇。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基层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医患合作、痰菌检查、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核病发现率和治愈率、有效地控制结核病流行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四川省简阳市某中学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评价对其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并为制定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简阳市某中学(养马镇九义校)400名在校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于干预前实施问卷调查,在采取发放宣传册、粘贴海报、播放幻灯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后,再回答同一问卷,对干预前后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体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4.25%上升到干预后的8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27,P〈0.01),提升了39.45%;其中“肺结核病人最常见的症状”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27.50%上升到干预后的38.25%,“肺结核病人的确诊依据”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6.00%上升到干预后的11.00%,“结核病防治最重要的措施”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2.25%上升到干预后的56.25%,“我市肺结核定点诊治机构”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30.00%上升到干预后的41.00%。结论简阳市某中学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学生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平原与丘陵地区菌阳肺结核的发病差异、菌型及耐药性概况,为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点中平原地区的双流县和丘陵地区的隆昌县,收集2009年菌阳肺结核病例,对分离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耐药性测定和菌种初步鉴定。结果双流县2009年发现菌阳肺结核患者246例(培养阳性172例),菌阳发病率27/10万,检出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34.88%(60/172),其中耐单药49例,耐2药9例,耐多药2例;隆昌县2009年发现菌阳肺结核患者374例(培养阳性99例),菌阳发病率为53/10万,检出1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2.32%(32/99),其中耐单药18例、耐2药2例、耐多药12例。隆昌县肺结核菌阳发病率高于双流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P〈0.01);2县总耐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隆昌县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明显多于双流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P〈0.01)。结论四川省丘陵地区结核病菌阳患病率及结核菌耐多药率相对高于平原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第五次结核流调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第五次结核流调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分析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和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2010年第五次结核流调获得的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群鉴定,使用比例法进行INH、SM、RFP、EMB、PAS、KM和OFX7种抗结核药的药物敏感实验。结果71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29.6%(21/71),单耐药率为15.5%(11/71),多耐药率为9.9%(7/71),耐多药率为4.2%(3/71),未发现广泛耐药菌株;各种药物的耐药发生频率以SM为最高,PAS和EMB最低。结论与四川省第4次结核流行病调查相比,结核病总耐药率、耐多药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结核病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痰涂片及痰分离培养抗酸杆菌检验情况,为确诊和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诊断依据。方法 2008-06/2011-05四川省双流县结核病门诊就诊的可疑肺结核(可疑者)2 418例及化疗期间肺结核患者(治疗者)649例,总计3 067例,分别对每例就诊者进行痰涂片和培养检测。结果 3 067例就诊者中查出抗酸杆菌阳性777例,总阳性率为25.33%(777/3067),其中痰涂片阳性(涂阳)524例,痰培养阳性(培阳)651例,阳性率分别为17.09%和21.23%。2 418例可疑者涂阳383例,培阳619例,阳性率分别为15.84%(383/2418)和25.60%(619/2418),培阳高于涂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9例肺结核治疗者涂阳141例,培阳32例,阳性率分别21.73%(141/649)和4.93%(32/649),涂阳高于培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可疑肺结核者痰培阳高于涂阳,而肺结核治疗者涂阳高于培阳,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低,分离培养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结核菌-L型培养基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庄氏的改良TSA-L培养基进行改进,探索新的结核菌-L型培养基配方。方法 配制改良TSA-L培养基和羊血TB-L培养基。用相同的前处理方法对临床痰标本进行处理,两种培养基斜面上接种同量的标本前处理液,置37℃孵箱培养。结果 羊血TB-L培养基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改良TSA-L培养基,且培养基上的菌落大,易观察。结论 羊血TB-L培养基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检出率明显高于改良TSA-L培养基,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中国大陆近50年水蛭病在人群中的地区分布与危害、水蛭在人体的寄生部位及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分析国内50年来不同地区的水蛭病资料,对所获资料进行归类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1 003例病例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水蛭病分布在15个省、自治区;患者年龄为1.5岁至73岁不等;以农民、幼女、学生为主,其次为伐木工、采集工;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秋季次之;患者病程为1~365 d以上不等;虫体寄生部位以鼻腔、阴道、咽喉部较为常见,眼部、上颌窦、肠腔、膀胱、外阴、胃、皮下极为罕见;患者临床表现为失血、贫血、恐惧、紧张、头昏、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鼻塞、呼吸受阻、血痰、咯血等,部份患者失血量在200~300 ml之间,重者达600 ml. 结论 水蛭病主要发生于国内某些地区,特别是西南的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中南的湖北,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自治区)边远山区的农村,对人体的危害尤其对成年劳动者与幼女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实验室质量控制,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本文就我省自正式实施《国家痰菌检查质量控制方案》8年来,省级参比室对市(州)和县(市区),市(州)级实验室对县(市区)级实验室的痰涂片室间质控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构成情况以及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中所占的比例,为四川省结核病预防控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acer oligonucletide typing,spoligotyping)方法对106株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分析,将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与SITVIT2数据库进行比较确定菌株的基因家族。结果根据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及与数据库SITVIT2的比较,106株结核分枝杆菌表现为30种基因型,21种基因型为数据库中存在的基因型,9种基因型为新的基因型。基因家族分析发现,65株结核分枝杆菌为北京家族菌株(61.32%),26株为T家族菌株,4株为MANU家族菌株,U型及H型家族菌株各1株。9株新基因型的菌株没有进行基因家族的确定。结论本研究对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构成以及北京家族菌株的流行程度做了初步的描述。对四川省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分析、结核病的预防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分析中国大陆结膜吸吮线虫病这种罕见寄生虫病的地区分布和对人体的危害,提出防控措施以避免及减少其对人群的危害.方法 查阅、收集、整理国内1917-2009年多种医学书籍、专著、国内多种寄生虫学科技期刊等有关国内不同地区的结膜吸吮线虫病资料.统计、分析该病流行因素与危害状况.结果人体结膜吸吮线虫病分布在国内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湖北、江苏、山东、河南、安徽、云南、四川等7省居多,其次为河北、陕西、北京等18个省、直辖市.患者数农村多于城市,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为88岁,男性高于女性,且以学龄前儿童居多(47.06%),其次为农民(37.97%)、学生(4.28%)、工人(4.20%)、干部(2.67%)、居民(1.60%).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季节在5-11月,且以6-9月为主.患者出现症状与体征的病程为l~180 d不等,而以1~10 d居多(65.80%),其次为11-180 d(34.20%).虫体寄生眼部引起眼内异物感、畏光、流泪、组织损伤、结膜充血、水肿、疼痛、角膜混浊、眼压增高等症状与体征,重者因角膜病变而引起失明.结论 结膜吸吮线虫病在我国大陆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发病且以点状散在为主,少数省发病较为集中.不同年龄的人群均易受染,造成患者眼部多种疾患与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以儿童与农民居多.加强结膜吸吮线虫病的防治与健康教育,与病犬、病猫等动物的捕杀及管理,重视灭蝇,消除蝇类孳生场所,谨慎与犬、猫等动物接触,注意个人眼部卫生是防止蝇类将动物眼结膜吮吸线虫传播于人体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