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曹晓瑞  朱庆生  朱锦宇 《医学信息》2010,23(6):1570-1571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其将来能否胜任现职的关键期,有效的引导学生实现这一期间的转折而适应之,是高等医学教育务必抓好的基本问[1].骨科专业性强,涵盖范围广泛,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较快,因而对于带教老师及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在培养许旺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在培养许旺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报告基因LacZ重组腺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许旺细胞,X-gal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acZ基因的表达。结果 用LacZ重组腺病毒感染培养的许旺细胞时,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当感染增殖率分别为200、100时,24、48h后接近100%的许旺细胞被感染。而且感染后许旺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增殖能力也没有受到影响。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可转入体外培养的许旺细胞并高效表达,同时许旺细胞的生长特性并不受影响,为腺病毒介导神经营养因子等基因治疗促进外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上比较常见,可涉及到各临床科室和各种医疗、护理操作.本文就发生其原因、预防及其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围神经损伤平时、战时均常见。尽管周围神经修复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包括显微外科技术、外膜或束膜无张力缝合、采用组织化学或免疫组化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束的定位等 ,但是即使是新鲜、清洁的周围神经断裂伤 ,能及时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 ,通常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再生 ,功能也往往不能完全恢复 ;而感觉或运动的缺失持续时间过长将继发肌肉萎缩 ,造成许多神经伤患者的残疾。因此 ,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 ,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 ,一直是困扰外科学家的难题。一、神经再生微环境及其营养因子周围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指神经损…  相似文献   
2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对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它的应用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术中出血较以往大为减少,但围手术期的失血量(perioperativebloodloss,POBL)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了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同时,由于近年来对于TKA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抗凝治疗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围手术期失血量。因此,如何减少POBL和术后异体血使用越来越引起关注,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6.
目的采用X线测量发生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膝关节的相关影像学参数,并分别与WOMAC、KUJALA和MELBOURNE评分系统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49例(51膝)膝关节选取和PFPS相关的10项参数进行测量:股骨远端外翻角(DFVA,X1)、胫骨近端内翻角(PTVA,X2)、股骨角(FA,X3)、胫骨角(TA,X4)、胫股角(TFA,X5)、Insall-Salvati指数(ISR,X6)、沟角(SA,X7)、外侧髌骨角(LPA,X8)、适合角(CA,X9)、髌股指数(PI,X10),并进行WOMAC、KUJALA和MELBOURNE评分,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像学参数与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OMAC评分多元回归方程:Y=-213.742+2.011X5,F=3.960,R2=0.494;KUJALA评分多元回归方程:Y=125.835-24.475X6-0.341X7-0.992X8,F=32.732,R2=0.891;MELBOURNE评分多元回归方程:Y=51.66-16.329X6-5.47X10,F=22.178,R2=0.856。结论①膝关节X线测量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3项评分及膝关节功能的情况;②KUJALA评分能较全面地评估PFPS,轴位X线片上Insall-Salvati指数、沟角、外侧髌股角较为重要,可用于临床评估PFPS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③由于KUJALA和MELBOURNE评分的决定系数较大,回归系数标准误较小,从而在临床上通过统计控制确定评分值来评估影像学参数。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初步探讨钽涂层假体表面骨长入特点及其骨组织相容性. 方法 将6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钽涂层组和钛涂层组(n=30),无菌条件下分别进行钽涂层假体与钛涂层假体股骨髁内植入术.分别于术后4、8、16周处死两组动物各10只,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分析(分别取2个标本)、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别取8个标本)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等方法对两组涂层假体表面附着组织的结构进行分析和量化. 结果 假体植入后4周,假体表面扫描电镜观察及EDX分析发现两组涂层假体表面均有骨组织附着,新生组织小梁结构清晰.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假体植入后两组涂层与周围新生骨组织结合紧密,涂层稳定无脱落,假体周围的骨量随假体植入时间逐渐增加.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4、8、16周钽涂层组假体周围的骨量面积比值平均分别为29.92% ±3.92%、37.68% ±3.61%、42.94%±4.15%,钛涂层组平均分别为29.36%±3.39%、36.35%±3.03%、41.71%±3.86%,同一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植入时间的不断增加,钽涂层假体表面的成骨量不断增加;钽涂层假体具有良好的骨组织相容性及植入早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脊髓内注射NT3重组腺病毒对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脊髓内注射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重组腺病毒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12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大鼠在立体定位仪上于脊髓腹角给予神经营养素3重组腺病毒(Adeno-NT3),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间通过CTB逆标观察脊髓相应节段运动神经元再生的数目;通过尼氏染色计数并计算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百分率。结果 给予Adeno—NT3组与对照组相比,相应节段运动神经元再生数目和存活百分率明显增加,而且再生神经元增加的比例高于存活神经元。结论 Adeno-NT3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在大鼠坐骨神经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在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 (Schwanncells ,SCs)的表达。方法 :大鼠坐骨神经内直接注射报告基因LacZ重组腺病毒 (Ad LacZ) ,X gal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acZ基因的表达 ,采用LEICAM 5 5 0型图像分析仪对坐骨神经切片X gal染色强弱进行定量评价。结果 :将滴度为 1× 10 8PFU /ml的Ad LacZ病毒液 10 μl注入坐骨神经 2d后即可检测到LacZ的表达 ,7~ 14d表达显著增加 (与 2d组比较P <0 .0 1) ,7d组与 14d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8d时SCs蓝染又减弱 (与 7d组和 14d组比较P <0 .0 1)。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X gal染色阴性。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可转入活体动物坐骨神经内并高效表达 ,表明腺病毒介导神经营养因子等基因治疗有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晚期修复后脊髓后角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以反映脊髓后角的功能状态。方法:新西半兔16只腓总神经切断1年后修复,术后1,3,5月取腰骶段脊髓,切片作SP、CGRP免疫组化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对后角内SP、CGRP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失神经1年后,脊髓后角内SP、CGRP含量分别为正常的70%和86%。腓总神经晚期修复后,后角内SP、CGRP先丧失,随后逐步恢复,至术后5月,后角内SP、CGRP含量接近正常。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晚期修复后,脊髓后角有再生表现,从神经肽角度证明晚期神经损伤有修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