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皮肤病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皮炎消净饮1号治疗湿热型异位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皮炎消净饮1号对湿热型异位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皮炎消净饮1号与开瑞坦对照。分别观察3天、2个月、1年的总有效率及1年时的痊愈率。结果:治疗组分别为70.48%、91.43%、82.86%、14.29%,对照组分别为55.56%、61.11%、51.11%、1.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可以显著调节CD4/CD8比值。结论:皮炎消净饮1号对湿热型异位性皮炎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32.
朱金土教授在黄褐斑的治疗中注重整体观念,以调理气血和通畅经络为基础,内治调脏腑,外治消瘀滞,综合治疗,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激光治疗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术后具有较好修复创面的产品不多,治疗后常用金霉素眼膏等涂于创面治疗,存在愈合时间长、创面疼痛明显、后期色素沉着等缺点.我们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将胶原贴敷料用于激光治疗后创面,并与用金霉素眼膏对照,观察胶原贴敷料对皮肤激光治疗后创面的修复疗效,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4.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多因外伤愈合后形成。祖国医学多以局部形态特征为本病命名。明代《证治准绳》称"黄瓜痈",清代《医宗金鉴》称为"肉龟",近代名医赵炳南据本病与刀伤关系密切,命名为"锯痕症",此外还有"蟹足肿"、"肉蜈蚣"等名称。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先天禀赋,素体特异有关,加之遭受金创,水火之创,余毒未尽,气滞血瘀,搏结经络而成。又有记载:"此证由心肾二经受邪所致,宜内服荆防  相似文献   
35.
A型肉毒毒素作为一种可逆性的治疗手段,符合医疗美容安全、简便、高效的原则,但合理应用及正确认识肉毒毒素美容的意义和优势,避免和减少并发症,成为更有效使用A型肉毒毒素这一美容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黄褐斑又名"黧黑斑"、"肝斑"、"面尘"、"蝴蝶斑",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主要表现出现在面部的局限性淡褐色或深褐色斑,大小不定,形态不一,抚之不碍手,常对称分布于双颊、前额,无明显自觉症状,无炎症表现及鳞屑,属于难治性慢性皮肤病之一.黄褐斑多发于孕妇及经血不调的妇女,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涂擦不适当的化妆品,日光照晒后常可加重.中医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皮炎消净饮Ⅰ号治疗湿热型特应性皮炎(AD)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湿热型AD患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Th2细胞状态。结果AD组治疗前外周血Th1细胞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Th2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D组治疗后Th1细胞水平升高,Th2细胞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h1/Th2失衡构成了湿热型AD患者的部分免疫学特点。皮炎消净饮Ⅰ号通过促进湿热型AD患者干扰素-γ的分泌,抑制白介素-4的分泌,调节Th1/Th2失衡,是其达到临床疗效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8.
因外伤、烧伤、头癣引起的瘢痕性缺发及男性秃顶、女性脱发和体毛稀少缺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这些顽固性缺毛,自体毛发移植是相对较好的治疗方法。作者自2000至2005年开展毛囊移植技术治疗各种毛发缺少患者29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除燥邪致病外,人体津液输布失常亦会引起皮肤干燥。湿浊内蕴会使三焦气机受阻,从而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而阴虚内热会灼伤津液,使之运行缓慢,内停而产生湿浊,出现阴虚夹湿的证候。可见"湿"与皮肤干燥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治疗上,"燥从湿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疗效。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