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75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清肿、术区疼痛、相对总费用、近期疝复发.结果:术程顺利,无中转其他术式,手术时间为(35.7±23.8)min、术中出血为(6.5±7.9)mL、术后血清肿为4%(3/75)、术区疼痛为25%(19/75)、相对总费用为2342元即补片费用、无近期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可行,具有节约费用,手术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2.
观察并评估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影响。Wistar大鼠120只完全随机分配到6个组,每组2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维生素C(15 mg/kg)治疗组(C组)、维生素C(75 mg/kg)治疗组(D组)、维生素C(150 mg/kg)治疗组(E组)、维生素C(225 mg/kg)治疗组(F组)。处理后4 h每组各处死10只,采集血清标本,检测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D二聚体,观察胰腺的形态及病理改变。统计各组3 d的存活率。血清指标以及病理评分各组结果中,C、D、E、F组与B组之间比较显著降低(P0.05),E、F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的3 d存活率与B组之间比较显著升高(P0.05),E、F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增加剂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当剂量达到饱和时,提高剂量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因此维生素C的使用不应片面追求过大剂量,而应按药代动力学决定用量较合理,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p-21活化激酶-1(PAK1)、Snail在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结直肠黏膜与结直肠癌组织中PAK1和Snail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以及相关性.结果 PAK1 mRNA、Snail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00% (42/60)和73.33% (44/6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AK1 mRNA在Dukes不同分期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08,P <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x2=5.8764,P<0.05);Snail mRNA在Dukes不同分期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30,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x2=6.2130,P<0.05);PAK1和Sna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19 24,P<0.05).结论 PAK1和Snail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PAK1和Snail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观察Smo基因在胃癌MGC803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胃癌MGC803细胞中Smo基因的表达;化学合成3条针对Smo mRNA的小干扰RNA(siRNA),阳性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MGC803细胞,半定量RT-PCR筛选出降解胃癌MGC803细胞Smo mRNA最有效的siRNA;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MGC803细胞Smo mRNA被降解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胃癌MGC803细胞内有Smo蛋白及Smo mRNA的强表达,siRNA-1、siRNA-2对胃癌MGC803细胞Smo基因表达均有降解作用,siRNA-1降解作用最明显,达61.7%,与隐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1转染胃癌MGC803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水平较隐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转染48h后,细胞凋亡率较隐性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胃癌MGCS03细胞内存在Smo基因的高表达,降低Smo基因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Smo基因具有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灭螺药如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等杀螺效果虽好 ,但对鱼类毒性均较大[1 ] 。我们研制的灭螺药溴乙酰胺 ,具有杀螺效果好、对鱼类毒性低、易溶于水、使用方便等特点[2~ 4] 。但该药在浸杀灭螺浓度均不能有效抑制钉螺上爬 ,降低了杀螺效果[5 ] 。因此 ,寻找高效低毒又能抑制钉螺上爬的灭螺药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 ,对我们以往合成和筛选出来的对鱼类低毒的杀螺药SM830 5 1进行了杀螺效果、抑制钉螺上爬作用及对鱼类毒性的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药物 N 吡啶 3 N’ 苯基脲盐酸盐 (代号…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将150例入围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补片不固定组(观察组)和补片固定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清肿、术区疼痛、相对总费用(元)、近期疝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程顺利,无中转其他术式,均无近期复发,补片不固定组比补片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血肿发生率低,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区疼痛率低、相对费用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可行,在住院费用、术后疼痛出现率等方面优于固定组,而不增加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98.
2000年6月~2009年5月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钳式穿刺针引线器完成补片多点悬吊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3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
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侧裂池蛛网膜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2001年1月~2003年4月对8例颅中窝蛛网膜囊肿病人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岁4个月~15岁7例,1例29岁。临床表现为头痛3例,头痛伴呕吐2例,局部颅骨隆起1例,抽搐2例,视神经萎缩1例。囊肿3.7cm×2.7cm~8.4cm×4.1cm。均行CT或MR扫描。1.2手术方法选择中、低压分流管。行病侧颞部直切口,长3~4cm,撑开切口,止血,颅骨钻孔,电灼硬膜后“十”字切开,穿刺有脑脊液喷出,说明压力较高,将脑室腹腔分流管的脑室端插入囊腔内,深度根据囊肿腔的大小而定,一般2~4cm。其余手术操作同腹腔分流…  相似文献   
100.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同顾性分析67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4例(35.8%),Ⅱ级切除37例(55.2%),Ⅲ级切除6例(9.0%)。死亡2例,存活病人中1例一侧肢体偏瘫,1例双下肢瘫痪。48例随访1~5年,5例复发。结论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矢状窦,避免脑皮质、中央沟静脉和其它引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欠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