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1963年Schepens以脉络膜渗漏首次报告17例此型非裂孔性网脱以来,世界各国相继报导,名称极不统一。近年来,国内对此种疾病也引起了重视。国内外文献对此类疾病的诊断问题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至今仍众说纷纭,无确切的统一标准。现结合我科观察的19例23眼对其分型问题提出初步看法,与同道共同商榷。临床资料一般概况:19例23眼中双眼患者4例,单眼15例。男性16例,女性3例,男女之比为5.3∶1。年龄最大60岁,最小11岁,平均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已把视网膜脱离分为非裂孔性与裂孔性。不同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各有差异,我们曾经作了初步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例资料逐渐增多,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脉络膜脱离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脉脱型网脱)的病变涉及到眼内各部组织;视网膜劈裂型裂孔性视网膜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吲哚青绿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特征。 方法 对21例单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21只患眼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 结果 ①21只眼人工嵴上FFA有透见荧光,ICGA可见脉络膜血管扩张,14只眼有脉络膜充盈缺损;②6只眼裂孔部位巩膜表面冷凝者FFA见局部斑片状荧光素渗漏,ICGA造影晚期局部脉络膜斑片状强荧光;③6只眼裂孔部位光凝者FFA见光凝斑周伴少许荧光素渗漏,ICGA无明显强荧光;④ICGA视盘周围及下方扇形充盈迟缓2只眼,颞下人工嵴后片状充盈迟缓2只眼。 结论 人工嵴上FFA的透见荧光和ICGA的脉络膜血管扩张影像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主要的FFA和ICGA特征。(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19)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我国已较广泛应用 ,已积累大量经验及成果。目前最为常用的人工晶体是PMMA及折叠晶体等 ,预折式记忆型人工晶体 (Memorylens)的应用报道极少。自 1998年以来 ,我科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预折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 10例 (10只眼 ) ,均获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本组 10例 10眼中 ,男 6例 6眼 ,女 4例 4眼 ,年龄最大6 8岁 ,最小 42岁 ,平均 6 3岁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8例 8眼 ,并发性白内障 2例 2眼。术前视力 0 .0 1~ 0 .2 ,晶体核硬度 (按L OCS 分级 )为 ~ 级 ,术前视电生理…  相似文献   
15.
80例儿童共同性内斜视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调节性内斜视是后天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主要类型 ,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其发生与远视性屈光不正密切有关 ,共同性后天性内斜视可分为完全调节性、部分调节性和非调节性三种类型。我院眼肌门诊对 80例共同性后天性内斜视儿童进行检查、分类 ,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并随访 2年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对象 :  1 997~ 1 999年本院门诊患儿80例 ,其中男性 34例 ,女性 46例 ,初诊年龄 3~ 9岁。2 方法 : 全部患者初诊时均检查视力、屈光间质、眼底、眼球运动、眼位 (包括角膜映光法和同视机法 ) ,然后滴用 1 %阿托品眼水 ,…  相似文献   
16.
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最新方法——OK镜角膜塑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诊断及入选标准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60例120眼,采用脉络膜再血管化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12mo后观察患者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结果:患者60例120眼中,视力下降者2眼(1.6%),视力无提高者15眼(12.5%),视力提高0.02~0.20者80眼(66.7%),视力提高>0.20者23眼(19.2%)。56例112眼做了周边视野(60°)和中心视野(30°)检查,治疗前45眼可检测到周边视野敏感度,治疗后56眼可检测到,检出率为50%,56眼经过12mo观察后,其中47眼周边视野和中心视野无变化,有效率为83.9%。59例患者110眼行ERG检查(8眼初期未见异常,未作检查),治疗前100眼记录不到a波与b波,治疗前后无变化。30Hz闪烁反应治疗前59例患者110眼中54例97眼可记录到波形,检出率为88.2%;治疗后100眼可记录到波形,检出率为90.9%。结论:脉络膜再血管化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能延缓或控制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情发展,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度近视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青光眼 ,尤其是闭角型青光眼一旦确诊 ,应尽快施行抗青光眼手术。虽然抗青光眼手术能解除高眼压的危害 ,但并非所有高眼压都能降至正常范围。 5~ 1 0年失败率 2 0 %左右 ,约有 5 0 %术后须加用局部抗青光眼药〔1〕。术后继续造成视神经损害的因素除相对高眼压外 ,视盘缺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观察视神经损害最敏感的指标当属视野 ,因此我们随访了我院眼科住院患者 2 9例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的视野 ,观察了服中药前后的视野变化。1 对象与方法对象 :本观察从 1 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1 1月完成。2 9例均为我科青光眼组收治的原发性青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2我院收治的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23例23眼临床资料,排除伴有球内异物的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闭合三通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其中6眼(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联合Ⅰ期晶状体摘除+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眼(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联合Ⅰ期晶状体切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4眼(硅油填充期间并发白内障)联合Ⅱ期晶状体摘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眼(4眼外伤性眼内炎及1眼青光眼滤过泡漏致眼内炎)保留晶状体,1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取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4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保留人工晶状体。

结果:随访6~24mo,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患者23例23眼眼内炎均得到有效控制,21眼(91%)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有2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30mmHg,1眼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另1眼取硅油术后眼压仍高,需应用降眼压药物控制。

结论: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及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眼内炎,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