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21.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低氧(O2)高二氧化碳(CO2)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氧高CO2组,每组8只。低氧高CO2组置于常压低O2高CO2舱内, O2浓度9%~10%,CO2浓度5%~6%,每天8h,每周6 d,共4周。4周后,分离右心室和左心室加室间隔,计算右心肥大指数,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肺动脉中IL-6蛋白的表达,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中IL-6蛋白浓度;RT-PCR检测肺组织中IL-6 mRNA表达。结果: 低氧高CO2组与对照组相比:(1)右心肥大指数、WT%和WA%显著提高(P<0.01);(2)肺组织中IL-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3)肺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中,小鼠的肺组织IL-6水平升高伴随肺血管壁肌层增厚和管腔狭窄,这可能与小鼠的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痛泻宁颗粒联合氟西汀、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痛泻宁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培菲康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0.27%和91.8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AS、SDS评分下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宁颗粒联合氟西汀、培菲康可有效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及患者的不良情绪,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护理移动手持终端的信息化药物执行时间安全屏障在规范护士口服药执行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支撑平台,护理移动手持终端为操作工具,设计口服药执行时间安全屏障,包括限制口服药给药执行时间功能和近似延迟用药自动提醒功能,比较屏障使用前后口服药执行时间的正确率。结果应用护理移动手持终端的信息化药物执行时间安全屏障后与实施前比提前给药、延迟给药率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护理移动手持终端信息化药物执行时间安全屏障,可有效规范护士口服药给药执行时间,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与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微信服务平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选取我院心内科诊断冠心病行支架植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微信服务平台给予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12个月复诊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年复诊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微信服务平台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提高外科患者用血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将肝胆外科需输血治疗的215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3例,共输血153例次,按常规用血流程操作;观察组102例,共输血132例次,在医嘱系统中植入输血护理模块,于病区计算机设置屏幕取血信息弹窗,实现与输血科实时信息对接。结果观察组用血耗时、延时输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将信息化技术用于输血护理操作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血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凝血标志物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抗凝标志物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及与血小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活动期UC患者、20例缓解期UC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FPA、F1+2、AT-Ⅲ水平。结果血浆FPA、F1+2水平活动期UC患者高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缓解期UC患者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活动期UC低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缓解期UC患者低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UC患者随着疾病严重度加重血浆FPA、F1+2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浆AT-Ⅲ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变范围扩大,血浆FPA、F1+2水平升高(P<0.05),血浆AT-Ⅲ水平下降(P<0.01)。结论 UC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FPA、F1+2、AT-Ⅲ水平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疾病严重程度、病变累及范围及血小板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消化系癌症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老年消化系癌症患者按床号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两组在护理前和护理2个月后均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护理前,试验组抑郁率为56.0%(28/50),对照组为56.2%(27/48),两组抑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试验组抑郁率为8.0%(4/50),对照组为37.5%(18/48),试验组护理前后抑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抑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护理2个月后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护理2个月后,SDS评分由护理前的(52.86±8.11)分,下降为(38.42±8.03)分,对照组由护理前的(52.45±8.30)分.下降为(46.45±6.94)分,两组护理前后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前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消化系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规范晨间护理交接班流程,提高晨间护理交接班质量.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找出影响晨间护理交接班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改进.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与晨间护理交接班质量相关的护士病情掌握、医生满意度、病人满意度和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能有效地提高晨间护理交接班的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脑脊液样本120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60例,对照组6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的结核抗原,同时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脑组中性粒细胞、淋巴样细胞(包括转移淋巴)、激活单核细胞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2.76、17.05、4.04、11.76,P均<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存在结核菌素抗原,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首次检查48例阳性,敏感性为80.00%;对照组有1例阳性,特异性为98.33%,结核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多次检测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6.19、71.55、35.28,P均<0.05)。结论检测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可以做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0.
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应用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是近年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新方法,其机制与外科血管缝合或结扎相似[1],安全性高[2].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为使消化道大出血在短期内迅速止血,降低手术率及病死率,我院从2003年2月以来应用止血夹结合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注射治疗消化道直径3mm以下小血管出血的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除外),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