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并辅助手工检索,收集采用ω-3PUFA治疗AL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至2012年10月截止.采用Jadad评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各试验间资料均有可比性.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ω-3PUFA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在ALI病人的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入住ICU时间(LOS)和总蛋白(TP)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撤离呼吸机时间(LOV)和不良反应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ω-3PUFA可有效地改善ALI病人的呼吸功能,促进病人呼吸功能的恢复和预后.但其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观察AngⅡ(1×10-7mol/L)诱导下低、中和高浓度的大黄酸(10μg/ml、20μg/ml和40μg/ml)对HK-2TSP-1、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细胞TSP-1、TGF-β1mRNA表达,采用Westernb lot检测TSP-1、TGF-β1蛋白表达。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活性TGF-β1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1×10-7mol/L)明显上调了HK-2TSP-1的mRNA表达(3.84±0.48vs1.32±0.19;P<0.05)、伴有TGF-β1的mRNA表达增加(3.68±0.46vs1.18±0.13;P<0.05)。同时AngⅡ(1×10-7mol/L)也上调TSP-1蛋白表达(0.5246±0.0936 vs 0.1015±0.0768;P<0.01),伴有TGF-β1蛋白表达的增加(0.5948±0.0624 vs 0.1264±0.0811;P<0.01)。与AngⅡ阳性对照组比较,中浓度和高浓度大黄酸明显抑制了AngⅡ(1×10-7mol/L)诱导的TSP-1、TGF-β1的mRNA(P<0.05,P<0.01)和蛋白表达(P<0.05,P<0.01)。中浓度大黄酸干预组总的TGF-β1含量和活性TGF-β1含量均减少,(P<0.05);高浓度大黄酸干预组总的TGF-β1含量和活性TGF-β1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大黄酸能抑制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TGF-β分泌。  相似文献   
53.
曾嵘  石明芳  陈颖 《四川医学》2014,(3):310-31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VE)的疗效。方法98例VE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两组性别、病情轻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VE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进行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CT、MRI对肿瘤残存和病灶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TACE治疗后分别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肿瘤残存和病灶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的敏感性为64.7%,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76%;MRI诊断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6%,MRI诊断肿瘤残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诊断(P<0.05)。结论:MRI对进行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后的肿瘤残存和病灶稳定性情况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准确率高的特点,对原发性肝癌TACE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总结对下肢缺血老年患者进行动脉重建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62例下肢动脉缺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老年患者行下肢动脉重建术围手术期的关注要点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262例老年患者(323条患肢),下肢动脉血管旁路术102条,腔内治疗98条,单纯取栓/内膜剥脱术67条,手术(血管搭桥/取栓/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多节段病变56条.手术成功率94.7%,围手术期死亡2例(30 d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5例.262例中245例患者获得术后获有效随访,随防率93.5%,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18±1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5例,血管Ⅰ期通畅率80.5%,Ⅱ期通畅率92.7%,保肢率95.2%.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有冠心病病史和年龄大于70岁的病例组在随访期内死亡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并糖尿病、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导致术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高,且截肢数量增加.结论 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动脉重建术依赖于熟练的手术经验,综合性的多科室协作,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的细致管理.  相似文献   
56.
c—myc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c-myc是myc癌基因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其编码产物c-myc蛋白属核蛋白类,其基因结构具有独特性,可作为转录因子在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肿瘤发生、转移等生理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还发现该基因与增生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肝糖酵解等代谢活动息息盯关,并可能作为复制因子影响DNA昨制过程,业已引起学得们的广泛注意。本文就将就上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肝硬化等疾病常合并顽固性腹水 ,用传统的药物治疗疗效差 ,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为顽固性腹水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采用不同方法的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对病人的疗效、副作用和适应证的选择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 3 6例病人的临床观察 ,探讨两种不同腹水浓缩方式对顽固腹水治疗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 6例住院病人 ,男性 2 6例 ,女性 1 0例 ,年龄2 5~ 6 4岁 ,平均年龄 (45 .3 5± 1 8.2 3 )岁 ,其中肝肾综合征 9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顽固腹水 1 2例 ,肝硬化合并腹水 1 3例 ,原发性肝癌 2例…  相似文献   
58.
被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PRBC)与脑血管内皮细胞(EC)之间的粘附是脑型疟发作的关键。实验室中发现PRBC膜表面存在一种由寄生于其内的恶性疟原虫所合成的蛋白质,当这种膜蛋白的分子量达到260kd以上时,PRBC就表现出极强的粘附性。我科采集了正在发作的间日疟、恶性疟及脑型疟患者的血样,测定其PRBC膜蛋白分子量,结果发现,脑型疟患者PRBC上存在260kd及大于260kd的高分子量膜蛋白,而恶性疟与间日疟患者膜蛋白分子量低于260kd。  相似文献   
59.
虽然有关不良行为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广大卫生工作者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用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引导健康行为,这的确是一个极为普通,易被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健康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健康教育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其效果。当健康教育工作者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丙泊酚单次腹腔注射对左利鼠和右利鼠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用伸爪取食法将小鼠分为左利鼠(L组)和右利/双利鼠(R组),再以丙泊酚剂量分为100 mg/kg组(L1、R1组)和150 mg/kg组(L2、R2组),每组10只。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结果麻醉前L组和R组10 min内自主活动次数分别为(349.96±82.69)次和(276.38±60.23)次(P<0.01)。L1、L2组麻醉后睡眠时间分别长于R1、R2组[(27.83±14.48)min vs.(41.44±15.10)min,(15.15±6.88)min v.s(23.52±14.80)min(P<0.05)]。结论左利鼠对丙泊酚的耐受性较右利鼠差,对该类现象的深入研究将有望为临床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