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酒制丹参、大黄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及抗凝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黄政德  蒋孟良  易延逵  曾嵘  黄莺  吴萍 《中成药》2001,23(5):341-342
目的:探讨酒制对丹参、大黄活血祛阏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肾上腺素(Adr)致怒及寒冷造成大鼠血瘀模型,比较丹参、大黄各炮制品对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PTT)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黄酒与白酒炙丹参与生丹参、酒炖大黄均可显著降低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的作用,使PT、TT、PTT等显著延长,酒炙丹参和酒炖大黄均比其生品作用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酒制丹参、大黄可增强活血祛瘀作用,白酒制较黄酒制好。  相似文献   
122.
123.
经颅多普勒超声预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监测,探索预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HS)发生的新方法.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进行CEA前瞻性临床试验.TCD共测量夹闭前、开放后、离室前血压稳定后3个时间点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计算术中脑血流速度增加比例(VR1)和术后脑血流速度增加比例(VR2).通过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析VR1、VR2预警CHS的能力.结果 共76例病例入组.6例VR1> 100%,18例VR2> 100%.共10例患者被诊断为CHS,其中3例VR1>100%,7例VR2> 100%.VR1和VR2预警CHS发生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636和0.728.当VR1取切点100%时,其灵敏度为30%,特异度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和90%;当VR2取切点100%时,其灵敏度为70%,特异度83%,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9%及95%,明显优于VR1.结论 血压稳定条件下增加监测离室前的脑血流变化对预警CEA术后CHS的发生十分有效,VR2> 100%能较好预测CHS的发生并排除阴性病例.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皮瓣重建技术修复因重症下肢缺血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外露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 1年12月诊治的192例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其中5例(2.6%)在前次术后6~13d发生人工血管外露,包括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2~81岁,中位年龄68岁.外科处理主要包括局部清创及保留移植物的任意皮瓣或肌皮瓣转移修复术,3例应用“Z”形任意皮瓣改形修复,2例采用腹直肌或股直肌皮瓣转移修复.结果 4例成功保留了人工血管,切口一期愈合;随访5~ 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均未再出现人工血管外露及感染症状,旁路血管通畅;1例术后2周人工血管破裂出血,切除人工血管后因患肢缺血严重行膝上截肢术.结论 人工血管外露后果严重,保留血管移植物的任意皮瓣或肌皮瓣修复术是有效的外科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严重脓毒症患儿随机分为大[6~10mg/(kg·d),A组]、中[3~5mg/(kg·d),B组]、小[1~2mg/(kg·d),C组]3个剂量观察组和1个安慰剂对照组,每组各20例。3个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对照组用安慰剂代替甲泼尼龙。观察并比较4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7和14d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比较4组患儿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评分)、住PICU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大、中剂量观察组治疗3、7和14d后CRP、皮质醇和PCT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观察组治疗3、7和14d后CRP、皮质醇和PCT水平均低于大、中剂量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剂量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住PICU时间和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住PICU时间和病死率低于大、中剂量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可缩短病程,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6.
【摘要】 目的 探讨止血镇痛胶囊对缩宫素致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方法 选取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体酮对照组、独一味胶囊不同剂量对照组(0.2494、0.4975、0.9901、1.9608、3.8461 mg胶囊内容物/mL)、止血镇痛胶囊不同剂量组(0.2494、0.4975、0.9901、1.9608、3.8461 mg胶囊内容物/mL),每组各10~15只。大鼠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致敏,48 小时后处死取子宫平滑肌,并加入缩宫素致其收缩,最后依次加入5个终浓度(0.2494、0.4975、0.9901、1.9608、3.8461 mg胶囊内容物/mL)的止血镇痛胶囊溶液。记录给药前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变化,分别对平均张力值、收缩频率、活动度进行分析。 结果 止血镇痛胶囊对空白对照组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平均张力、频率和活动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模型对照组平均张力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两组频率和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镇痛胶囊、独一味胶囊溶液3.8461 mg平均张力值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此两种胶囊溶液5个浓度组的频率和活动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镇痛胶囊(3.8461 mg胶囊内容物/mL)能明显抑制缩宫素致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表现为平均张力降低(P<0.05),但对收缩频率和活动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止血血镇痛胶囊各浓度组和独一味胶囊各浓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止血镇痛胶囊能直接抑制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表现为平均张力降低,但对收缩频率和活动度无明显影响,可能是其临床治疗痛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7.
目的从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研究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翱、Rb。和三七皂苷R。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配伍关系,明确其有效的配伍剂量。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组,连续给药3d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0min,再灌注30min,测定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果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Rg1和三七皂苷R1能增加脑组织中ATP、GSH含量和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抑制作用。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4种有效成分配伍具有增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结论4种有效成分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和改善能量代谢的有效配伍剂量为黄芪甲苷40ms/ks,人参皂苷Rg1 50mg/kg,人参皂苷Rb1 40ms/ks,三七皂苷R1 10ms/ks。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总结对下肢缺血老年患者进行动脉重建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62例下肢动脉缺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老年患者行下肢动脉重建术围手术期的关注要点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262例老年患者(323条患肢),下肢动脉血管旁路术102条,腔内治疗98条,单纯取栓/内膜剥脱术67条,手术(血管搭桥/取栓/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多节段病变56条.手术成功率94.7%,围手术期死亡2例(30 d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5例.262例中245例患者获得术后获有效随访,随防率93.5%,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18±1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5例,血管Ⅰ期通畅率80.5%,Ⅱ期通畅率92.7%,保肢率95.2%.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有冠心病病史和年龄大于70岁的病例组在随访期内死亡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并糖尿病、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导致术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高,且截肢数量增加.结论 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动脉重建术依赖于熟练的手术经验,综合性的多科室协作,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的细致管理.  相似文献   
129.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嵘  李进 《解剖科学进展》1996,2(3):198-203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理过程。近年来,关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报道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对其刺激因子的研究,故本文将近年文献中涉及的八类有丝分裂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血管活性多肽、催乳素、凝血酶、脂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丙烯胺)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0.
药效学试验表明,潜龙胶囊8g/kg、16g/kg剂量对去势雄性小鼠附性器官有一定的增重作用,大鼠交配实验结果,其能明显缩短扑捉潜伏期和增加扑捉次数;能明显改善免疫低下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指标(P<0.05~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