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病人临床上较多见,以往多归因于血管升压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但近年来另一种与SIADH病因完全不同,也可引起低钠血症,这就是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因其临床表现易与原发病相混淆,治疗方案与SIADH完全不同,若不及时治疗,所引起的低钠血症给机体带来的危害甚大。我科自2000年7月-2006年2月共收治CSWS病人12例。现将CSWS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的稳定性及融合效果。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17例,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手术节段稳定,术后3—4个月融合,椎间高度恢复满意。结论:Syncage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重建椎间高度,适用于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相似文献   
63.
64.
65.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4岁,因“突发喘憋、发绀9小时余”于2005-03-17 9:30入院。患者于9h前睡眠中突发喘憋、发绀,伴心慌、心前区疼痛,呼吸急促,大汗淋漓,伴咳嗽,咯痰,痰呈淡黄色,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心电图示下壁T波倒置,拟诊“冠心病、心力衰竭”,给予扩冠、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仍持续性喘憋,发绀加重,考虑“肺栓塞”,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  相似文献   
66.
银黄清肺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卿意骏  张水寒  高尚  蔡萍  肖娟 《中草药》2015,46(9):1314-1320
目的建立银黄清肺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nertsil ODS-2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10 nm;以乙腈-水(含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测定10批银黄清肺胶囊的色谱图,应用相似度分析软件建立银黄清肺胶囊共有模式,并对色谱峰进行指认。结果建立了银黄清肺胶囊HPLC指纹图谱,在确定的方法下,得到10批银黄清肺胶囊的色谱图,并获得了10批样品的相似度;确定共有峰28个,其中26个归属到各药材,确定14个已知成分。通过聚类分析,10批银黄清肺胶囊可以分为2类。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重复性好,为银黄清肺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7.
“对于乙肝‘小三阳’,你们有什么印象?” “比‘大三阳’好,传染性没那么强,不容易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有些‘大三阳’朋友治疗的结果就是变成‘小三阳’,说是治好了停药了。” “但我怎么听某些医生朋友讲,‘小三阳’更难治,比‘大三阳’还麻烦呢?” 在一个QQ群里,笔者的一句发问,引来各种各样的回答。然而,究竟谁是谁非?“小三阳”究竟是已被驯服了的小绵羊,还是更加难缠的恐怖分子?  相似文献   
68.
我院对16例老年人心肌梗塞后半年至1年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了解其心脏功能、指导康复活动及预测预后。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60~78岁,应用美国出产活动平板仪,采用北京阜外医院修改的心肌梗塞患者活动平板运动测验方案,以症状为限量,每级时间3分钟。结果9例患者运动试验达6级水平,6例患者运动过程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而终止运动。对运动试验达6级的低危患者,可指导其日常生活,安排体育锻炼,对运动试验级别低,症状明显的中危或高危组患者,应进行医疗监护下的康复,采用间歇性运动方式。对不能作低耐量运动测验患者则提示预后不良,运动引起ST段下降0.2mV并伴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多数有多支病变,运动时收缩压上升达不到1.3kPa(10mmHg),或当继续运动时收缩压下降  相似文献   
69.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compared standard regimen of doxorubicin, bleomycin, vin- blastine, and dacarbazine (ABVD) with the dose-dense ABVD regimen (ABVD-21) in terms of effi- cacy and toxicity. Patients who had early-stage unfavorable or advanced Hodgkin's lymphoma (HL) according to German Hodgkin Study Group criteria from March 1999 to February 2011 were ana- lyzed for treatment response, long-term survival and hematological toxicity. There were 85 patients in the ABVD-21 group and 118 patients in the ABVD group respectively. The complete remission rates aider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were 92.9% and 90.7% for ABVD-21 and ABVD, respectively. During a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62 month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projected 10-yea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rates (84.7% and 94.1% respectively for ABVD-21; 81.4% and 91.5% for ABVD). Subgroup analyses showed that ABVD-21 was signifi- cantly better than ABVD for patients with IPS〉3 in terms of PFS and OS rates. Grade 3 to 4 leuko- penia (51.8% vs. 28.8%, P=0.001) and neutropenia (57.6% vs. 39.0%, P=0.009) were more common with ABVD-21. We were led to conclude that dose-dense ABVD did not result in better tumor con- trol and overall survival than did ABVD for early-stage unfavorable HL. However,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example, with IPS〉3, may benefit from dose-dense ABVD.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西南战区部队驻地感染性腹泻病原分布特点,探讨其腹泻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为腹泻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腹泻症候群监测方案》采集部队驻地腹泻病人新鲜粪便标本检测致泻病原。结果从379份腹泻粪便标本中检出21种腹泻病原体191株,检出率为50.40%。病原体顺位依次是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气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菌、EIEC、志贺菌和寄生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其它病原菌。腹泻发病人数15~59岁年龄段最多,其次是5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的人群,6~8月份是发病高峰期。结论引起西南战区部队驻地腹泻的病原菌种类多,有年龄、季节分布的特点。监测中建立的病原谱,对西南战区感染性腹泻病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