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基于临床路径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知信行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2019年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与研究组(基于临床路径理论的健康教育)各41例.采用肝癌预防知信行调查问卷评估知信行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心理状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知信行水平及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知识为(11.29±1.53)分、信念为(14.33±1.56)分、行为为(25.55±2.41)分,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01、12.851、10.175,P值均<0.05),且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62、5.106、4.712,P值均<0.05).干预后,研究组人际关系、躯体化、精神病性、偏执、强迫、恐怖、焦虑、抑郁、敌对评分,分别为(1.58±0.42)、(1.36±0.36)、(1.71±0.46)、(1.32±0.22)、(1.49±0.45)、(1.07±0.34)、(1.33±0.42)、(1.47±0.34)、(1.06±0.31)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为25.726~44.830,P值均<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515~21.899,P值均<0.05).结论 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基于临床路径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知信行水平,并减轻其不良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脑缺血,在预防与延迟致死性中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0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处行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所有23枚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术后造影显示,支架位置准确,膨胀良好,支架内及远端血管血流通畅。置入后随访,均未出现TIA及其他临床症状。结论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创伤性小,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肿瘤的放射介入诊治中,对于常规动脉造影病灶显示不良的病例,观察先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导管远端留置到所需造影的动脉血管中,用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缓慢注射,20分钟后行DSA下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本组56例均经B超、CT、MRI等检查提示有小病灶存在,常规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病灶,在使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均能够使病灶明确显示。结论 采用缩血管药物后再秆血管造影,能显著提高肿瘤血管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导管行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治疗,观察肢体血管通畅情况。结果:50例患者48小时内溶栓完全通畅32例,72小时内完全通畅15例,3例仍有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后造影复查血流通畅。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导管下肢动脉内溶栓疗效肯定,是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检查显示脑血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脑血管造影进行对比,评价两种诊断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脑血管患者,对其采用宝石能谱CT检查,与两周内实施的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其显示的脑动脉病变情况。结果宝石能谱CT检查与脑血管造影诊断不同位置动脉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狭窄程度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脑血管造影检出完全闭塞的血管共12支,CT检查中均显示为高度狭窄而非完全闭塞。结论宝石能谱CT检查对脑血管主要血管的中、重度狭窄病变、桥血管、均显影良好,对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斑块的判定最为准确,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改良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于 2 0 0 1年开始对传统的冠脉造影 (CAG)、冠脉内介入治疗 (PCI)进行改良 ,共完成 30例手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均诊断为冠心病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6 .0岁± 10岁 ,常规提前 3d服用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恬尔心。其中稳定性心绞痛 1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6例 ,心肌梗塞4例 ,其他 10例。行改良式 CAG、PCI。另冠心病 6 0例 ,作为对照组行传统的 CAG、PCI术。1.2 方法 术前进行 Allen试验。患者平卧于导管床上 ,用臂托将上肢托起并放在与躯干呈 2 0°~ 30°的位置 …  相似文献   
19.
20.
超选择多支血管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多支供血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将4F导管送至旋股内,外侧动脉,闭孔动脉分支(圆韧带动脉),进行DSA造影,注入尿激酶50万单位、脉络宁注射液40 ml及654-2注射液30 ml等。术后口服抗凝药物,静滴脉络宁及肝素,肌注谷泰康灵,以加强疗效。结果:通过对60个髋关节治疗后临床观察,患者疼痛消失和明显减轻91.7%,减轻者8.3%,关节功能恢复到正常或一级者为88.3%,治疗后:股骨头区供血血管明显增粗、增多、延长。结论:本疗法能明显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和重建。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