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4篇
  免费   790篇
  国内免费   783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785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2212篇
内科学   944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430篇
特种医学   678篇
外科学   829篇
综合类   3820篇
预防医学   1845篇
眼科学   153篇
药学   1350篇
  16篇
中国医学   1472篇
肿瘤学   715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705篇
  2006年   683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596篇
  2003年   591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514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曹贵方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901-901
症状性脑出血是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并发症。tPA活化血管内皮的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MMP-9与血脑屏障有关,能降低血管基底膜。现有研究提示tPA—MMP-9途径介导缺血后血脑屏障破坏,继而引起脑出血。激活蛋白C(APC)是一种血浆丝氨酸蛋白酶,具有全身抗凝、抗炎和抗凋亡活性,能直接保护神经元。有作者报道APC能稳定血管内皮屏障,降低败血症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动物实验表明APC可以短暂性脑缺血及栓塞性卒中引起的脑损害,抑制内源性及外源性通路引起的神经元和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醋酸甲羟孕酮(MPA)对人卵巢癌CoC1/cDDP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DDP的耐药逆转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1)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DDP治疗组:每只每次腹腔注射DDP 3mg/kg。(3)MPA治疗组:每只每次灌胃30mg/kg;(4)联合治疗组:每只每次灌胃MPA 30mg/kg,1h后每只每次腹腔注射DDP 3mg/kg,每隔2天给药1次,共4次,于治疗第1、5、10、15、20天分别测瘤体积,20天后处死裸鼠,完整剥出瘤组织,称瘤重,计算抑瘤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亚G1期细胞及AnnexinV+/PI-细胞鉴定细胞凋亡,分析移植瘤细胞周期;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移植细胞组织Survivin-ΔEx3、caspase-3、P21WAF1/CIP1及GST-π4基因mRNA表达。结果:(1)MPA组、MPA+DDP组治疗第10天起皮下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DDP组和对照组,且进行性缩小(P<0.01);抑瘤率分别为51.63%、62.21%,均明显大于DDP组的6.84%(P<0.01),并且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2)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移植瘤出现亚G1期峰及AnnexinV+/PI-细胞均证实MPA能诱导CoC1/cDDP细胞凋亡,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及DDP组,并出现G1期阻滞;与DDP合用除出现G1期阻滞外又出现G2/M期阻滞,S期明显减少,亚G1期细胞及AnnexinV+/PI-细胞进一步上升;(3)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MPA组Survivin-ΔEx3、GST-πmRNA下调,而P21WAF1/CIP1、caspase-3 mRNA上调,与DDP合用后,对Survivin-ΔEx3、P21WAF1/CIP1及GST-πmRNA的表达无协调作用,而对caspase-3 mRNA有协同上调作用。结论:MPA通过阻滞G0/G1期明显抑制了CoC1/cDDP移植瘤生长,并有很强的致凋亡作用,同时下调GST-πmRNA,从而逆转对顺铂耐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IOU)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SDQ)、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父母版(ADHDDS-P)对64例互联网过度使用中学生和64名对照中学生进行评定和比较,并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的ADH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性访谈。结果(1)IOU组符合DSM-Ⅳ中ADHD诊断标准的学生有14例,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5例,多动冲动为主型1例,混合型8例;对照组中符合ADHD诊断标准的学生有3例,均为混合型。(2)SDQIOU组多动注意不能、品行问题、情绪症状、困难总分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在亲社会行为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3)ADHDDS-PIOU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4)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注意缺陷、多动注意不能是IOU的危险因素,亲社会行为是IOU的保护因素。结论互联网过度使用中学生存在着较多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其可能是造成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静脉注射后拔针的传统方法是用棉扦模压针眼,嘱病人屈曲时关节.这种方法会增加外头对血管壁的摩擦和损伤,棉打只压迫了皮肤的针眼,而李压迫静脉壁上的针眼.另外,病人屈曲肘关节时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了静脉壁上针眼溢血,易形成局部皮下血肿,影响再次使用.笔者在500人次静脉注射后拔计时采用针眼平行按压法,无1例并发局部皮下血肿,此外,静脉还可反复多次使用,现报道如下.l操作方法拔针前护士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静脉皮肤,迅速拔针,用干绵打与静脉呈平行方向迅速压迫皮肤和静脉针眼3~smin即可。2讨论绷紧皮肤和皮下组织即可压…  相似文献   
995.
逍遥散新用     
逍遥散方出自《和剂局方》,由柴胡、薄荷、当归、白芍、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舒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效。原为治疗肝郁脾虚所致的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口燥咽干,疲乏食少而设,后世多以此方治疗妇人疾病。笔者临床随症加减应用于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致诸证...  相似文献   
996.
1997年10月~1998年5月,我科对西安地区067基地4498名航天职工的口腔卫生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龋病、牙龈炎、牙周炎、楔状缺损和牙列缺失,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职工的口腔健康状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卫生的宜传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7.
我院自1992年4月至1998年12月收治了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患者,6例经血管介入治疗,采取可脱性球囊栓塞术,由于其临床表现和护理的特殊性,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98.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肉芽肿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很低,笔者在95年随师侍诊中,曾见导师王雪华教授用中药益气养阴法治疗一例结节病患者,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特报告如下: 李××,女,29岁,1995—1—29来诊,患于1994—12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粘痰,伴低  相似文献   
999.
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从实验室基础研究阶段发展到临床应用阶段。在临床应用研究上大致可分为免疫基因治疗;耐药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肿瘤抑制基因治疗及基因标记示踪等。“九五”期间,我国把“肿瘤生物治疗等新方法研究”列为攻关课题。该项目的研究目标是以腺病毒为载体,将目的基因TNF-a、IL-2及匕等基因导人肝癌及肺癌细胞,及将目的基因TNFa、ILZ基因导人A-LAK细胞,有效地扩增导人目的基因的A-LAK细胞。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确定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在此基础上,争取国家药政部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临床。结果:本组手术切除60例,完整切除29例,占48.33%,肿瘤整块切除加扩大切除13例,占21.67%,肿瘤部分切除12例,占20.0%。探查活检6例,占10.0%,其中良性肿瘤21例,占35.05。恶性肿瘤39例,占65.05。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超声和CT为首选诊断方法,造影和X线可加深对肿瘤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仍是提高腹膜后肿瘤患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