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施行的7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39例(缝合组),T管引流32例(引流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开始流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缝合组腹腔引流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引流组(均P<0.05)。两组术后胆瘘、胆管炎、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术后胆管狭窄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在术后引流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比与T管引流更具优势,在合适的适应证下应作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92.
随着肝胆管结石病发病率的增高、胆道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LC、ERCP等新技术的推广,医源性胆管损伤时有发生.胆管损伤后漏诊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如胆汁漏、腹膜炎、反复胆道感染、胆管狭窄、胆汁性肝硬化等.胆管损伤构成了当前腹部外科中的难题之一[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制订的<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8版)>将胆管损伤分为6级、4类、3度[2].对于胆管损伤,临床医生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肝门至十二指肠上缘这一区域内的第Ⅲ、Ⅳ级损伤,殊不知Ⅱ级损伤的修复更难;Ⅴ、Ⅵ级损伤术中更易漏诊,后果更严重,病死率更高[3-5].因此,本文就胆管损伤中最具特殊性的、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3.
胰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胰管高压性腹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本院收治的2 3例慢性胰腺炎和晚期胰腺肿瘤同时伴有胰管扩张的病例 ,提出胰管高压的概念 ,以期在临床诊治中得到充分重视。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中 ,男性 14例 ,女性 9例 ;年龄 15~ 86岁 ,中位年龄 5 3岁。其中慢性胰腺炎 8例 ,晚期壶腹周围肿瘤、胰体部肿瘤共 15例。所有病例均有中等程度以上的上腹部疼痛伴腰背部放射痛 ,术前有 5例依赖镇痛药物 (2例为慢性胰腺炎 ,3例胰腺肿瘤 )。影像学检查 (包括MRCP、CT、B超 )均显示明显的胰管扩张 ,慢性胰腺炎中有 6例表现为胰管多发性的狭窄病变或…  相似文献   
94.
��T�ܺ�©����Ĥ��   总被引:115,自引:1,他引:114  
施维锦教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 :近几年来 ,胆总管切开置管引流术后拔T管引起胆漏腹膜炎时有发生 ,文献上亦屡见报道 ,这是以往极少见的。今天组织一次病例讨论 ,希同道们发表高见。李可为主治医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 :首先介绍病例。病人女性 ,68岁。右上腹阵发性痛 1周 ,寒战、发热 5天伴恶心、呕吐及黄疸来诊。体检 :神清 ,体温3 8 3℃ ,脉率 10 8/min ,呼吸 2 4/min ,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右上腹压痛 ,轻度肌卫 ,右肋缘下触及肿大胆囊 ,肝脾未及。血WBC 16× 10 9/L ,中性 86%。肝功能SGPT …  相似文献   
95.
术中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虽然胆道探查术后置T管外引流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因置T管可引起较多并发症,近年来有人试图不置T管而将胆总管切口直接缝合关闭,虽有成功的报道,但因术后早期可能有乳头水肿及胆道运动障碍,有导致术后胆管炎及胆瘘的危险,故未能在临床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介绍胰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的方法,并评估其对晚期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推广胰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方法 对25例晚期壶腹周围癌患采用胰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治疗。结果 手术后胰高压腹痛都能缓解或减轻,消化道症状改善。结论 本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晚期壶腹周围癌的姑息性治疗,还可作为重病患根治前的第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97.
门静脉高压与胆管结石共存构成特殊的征群,病情复杂多变,全身情况危重,死亡率高。总结我院处理29例的经验,指出该征群可区分为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管结石和胆管结石并发门静脉高压两类,前者宜先作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然后处理胆道疾病;后者一般可直接解决胆道疾病。胆管周围大量曲张静脉或广泛性毛细血管充血常使胆道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98.
"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在胰腺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腑以通为用”是中医对脏腑正常生理功能最经典的阐述之一 ,由此引出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已成为腹部疼痛最常见的病机和治则。在胃肠道和胆胰外科中 ,这一病机已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运用。1993年以来 ,我们在诊治慢性胰腺炎的腹痛中深感其指导意义 ,继而将此理论应用于壶腹周围癌胰管梗阻引起的疼痛 ,收到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慢性胰腺炎资料1 1 1 一般资料  1993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 ,我院共收治 4 0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15~ 81岁 ,中位年龄 4 9岁。主要症状为中上腹或左上腹疼痛伴腰背部放射 ,3例疼痛剧…  相似文献   
99.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壶腹周围癌包括十二指肠壶腹癌、胆管下段癌以及胰头癌,其恶性度高,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唯一能提高生存率的治疗方法。本文介绍壶腹周围癌的根治手术方式以及手术解除胆管梗阻、十二指肠梗阻与胰管梗阻的姑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