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舟山地区男性放射人员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和睾酮(TS)水平的影响.方法 测定168例男性放射人员血清中甲状腺功能和TS水平,按工作岗位及工龄进行分组比较,以39名健康男性为对照.结果 在X线组中,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S水平在不同工龄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8,P<0.05;t=2.067,P<0.05);在MRI组中,F14在不同工龄段间中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920,P<0.05).在~20年工龄组中,CT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FT4,X线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FT3、TS,MRI组的FT3、FT4均与~20年工龄的对照组的对应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21~年工龄组中,CT组的T4、FT3,X线组的T3、FT3,MRI组的FT均与21~年对照组的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离辐射能引起以FT3为主的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中剂量短期电离辐射可能会引起TS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72.
创伤可继发感染 ,许多研究发现创伤者免疫功能紊乱 [1 - 4 ] 。有关细胞免疫表型与意外创伤关系的研究 ,国内报道较少。我们通过检测意外创伤渔民外周血 5种细胞免疫表型(包括 CD 3、CD 4 、CD 8、CD 5 6 1 6 、CD 3/CD 2 5 )的变化 ,以探讨渔民意外创伤对机体的细胞免疫改变。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1)意外创伤组 :2 9例 ,为海上作业意外创伤渔民 ,全部男性 ,年龄 18~ 48岁。创伤分类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7例 ,指 (趾 )离断伤 6例 ,上肢骨折 4例 (开放性 3例、闭合性1例 ) ,脑外伤 5例 (硬膜外血肿 3例、硬膜下血肿 1例、硬膜…  相似文献   
73.
流式细胞术DNA分析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用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就不同试剂、不同获取细胞条件进行DNA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0/G1、SPF、PI检出率所用染色试剂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APO、CV测定随试剂不同有差异。获取5000细胞/样品的CV值明显高于10000细胞/样品(P〈0.05);中、低速进样测得的CV值显著低于高速进样(P〈0.05)。据此认为,试剂质量及获取和分析的正确  相似文献   
74.
血液紫外线照射充氧对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紫外线照射充氧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对 2 3份血液标本行紫外线照射充氧处理前、后分别采用显微镜目视计数法、血小板聚集仪及流式细胞仪进行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2a、CD61、CD62p)测定 ,并作配对比较。结果 血液紫外线照射充氧后 ,PLT、血小板最大聚率 (PAGM )及CD42a平均荧光强度 (MFI)明显低于紫外线照射充氧前 (P值分别 <0 .0 0 1、<0 .0 0 5、<0 .0 0 1) ;血小板 1min聚集率 (PAG1)、CD61和CD62p的平均荧光强度及CD62 p的阳性表达量明显高于紫外线照射充氧前 (P值分别 <0 .0 5、<0 .0 0 5、<0 .0 0 1、<0 .0 0 1) ;而CD42a、CD61的阳性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充氧对血液中的血小板有激活和功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1-酸性糖蛋白(AAG)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炎中的表达变化和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住院患者72例,健康对照19例,按COPD无、缓解期、急性加重期和肺炎有、无两种因素组合分为6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IL-8、TNF-α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AG含量,双因素协方差分析其差异,并用ROC曲线比较评估其在肺炎中的价值.结果 COPD疾病进展中IL-8、TNF-α、AAG存在升高,并且肺炎患者高于未伴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TNF-α的曲线下面积(AUC)(0.928,95%CI为0.869~0.987),高于IL-8的AUC(0.910,95%CI为0.846~0.974)和AAG的AUC(0.719,95%CI为0.606~0.833);IL-8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4%、100.0%、100.0%、85.7%;TNF-α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93.7%、100.0%、82.8%;AAG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1%、93.7%、86.2%、71.0%.结论 COPD患者中,TNF-α是诊断肺炎的较佳指标.  相似文献   
76.
切除脾脏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国安杨文西航海捕捞作业时意外受伤造成脾破裂较常发生,且伤者多数须要切脾治疗。为探讨切除脾脏对血小板的影响,特对切脾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  相似文献   
77.
血小板1分钟聚集率在高凝状态疾病中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1分钟聚集率在高凝状态疾病中临床意义的探讨浙江舟山市人民医院方国安,杨文西,金秀国,刘波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不但能检测血小板功能缺陷病,而且是检测高凝状态性疾病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本文用1μmol/L(微摩/升)二磷酸腺苷钠盐(ADP)诱导的血...  相似文献   
78.
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28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切缘组织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结果肿瘤组织TlLCD8+CD28+细胞、CD8-CD28+细胞明显低于切缘组织(P〈0.01),CD8+CD28-细胞则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后肿瘤组织TILCD8+CD28+细胞、CD8-CD28+细胞明显低于未转移组(分别为P〈0.01,P〈0.05),CD8+CD28-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CD8+CD28+细胞、CD8-CD28+细胞逐渐减少,其中CD8-CD28+细胞临床期明显高于临床Ⅱ期、Ⅲ期、Ⅳ期(P〈0.05);CD8+CD28+细胞临床Ⅰ期、Ⅱ期明显高于Ⅲ期、Ⅳ期(P〈0.05);而CD8+CD28-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胃癌患者的TIL中的CD8和CD28的表达,对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疾病进展和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经不同方法保存后膜糖蛋白(glycoproteins,GP)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17例机采血小板经2种方法保存后测定血小板膜GP CD41a、CD41b、CD42a、CD62p和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inogen receptor,PAC-1).结果 22 °C保存后CD62p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on,MFI)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由采集时的10.96%±5.54%和31.98±16.33至保存后的第6天增高到91.31%±7.79%和79.80±19.68;与当日比较P<0.001.-80 ℃保存3个月后的CD62p的表达率除与22 ℃保存1 d 时相同外(P>0.05),均低于22 ℃保存2~6 d(P<0.001);PAC-1的表达率于保存后1 d 开始增高,到保存第3天又逐渐下降.CD41a无论是表达率还是MFI保存后均高于采集当天(P<0.001).CD41b和CD42a保存后变化范围不大.结论 (1) 血小板膜GP的表达率和MFI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AC-1保存到第3天后又逐渐下降,以CD62p、PAC-1及CD41a变化为大;(2) 血小板加保护剂于-80 ℃保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Perforin)、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表达与病毒消除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并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载量,分析其与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CD8+T细胞Perforin、IFN-γ和IL-10的表达分别为(5.30±2.62)%、(4.05±2.25)%和(0.77±0.5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50、4.56、4.20,均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内Perforin和IFN-γ表达率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成负相关(r分别为-0.539、-0.340,P0.01、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存在功能上的缺陷,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减少可能与病毒长期存在,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