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彭文涛  韩赛男  张喆 《四川医学》2021,42(1):99-10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明确诊断无误后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和悲观情绪,认为时候到了,担心自己未结婚的女儿无人照顾。入院后出现食欲减退、易激惹、少言少动、睡眠差、多梦、期盼与家人团聚。在疾病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照片艺术治疗,包括照片、绘画、超轻黏土、杂志及文学艺术治疗等。具体方法如下:(1)根据Weiser[1-2]和金俊亨[3]提出的照片治疗技法为理论依据设计照片治疗方案。治疗前,  相似文献   
32.
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医学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极大提高,为早产儿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其生命质量的物质基础,不仅关系到近期生长和疾病转归,而且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及远期预后.既往的营养支持策略偏重于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关注,而对出院后的营养支持缺少持续的随访和规范,使其不能顺利完成追赶性生长,出现生长落后、发育迟缓,导致远期预后不良[1-2].在早产儿出院后提供合理的喂养支持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环节,早产儿出院后的喂养已成为国际、国内儿科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早产儿出院后的生长发育问题、营养支持目标、强化营养时间及喂养方式等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护士长激励需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护士长的激励需要情况,为在护士长管理中有效应用激励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综合医院的40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的内在性需要(自我实现和自治)满足程度低,均分0.91;外在性需要(荣誉、安全和社交)满足程度高,均分0.60;内在性需要重要性高于外在性需要。两组需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在正确认识、综合分析护士长激励需要的基础上实施内在激励为主、外在激励为辅的护士长管理方式,因人而异,按需激励,从而有的放矢地充分调动护士长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34.
向国平  彭文涛 《护理研究》2012,26(3):212-214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同理心的特点,为开设同理心训练课程提供实证依据.[方法]运用整群抽样选取某护士学校护生31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吴静吉修订的人际反应性指针(IRI-C)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护生在"同情关怀""身心忧急"维度方面存在差异,在校护生"同情关怀"评分高于实习护生(P<0.05);非独生女与家住农村的护生"身心忧急"评分高于独生女和家住城镇的护生(P<0.05).[结论]应根据护生同理心的不同特点进行形式多样的同理心培训,加强对实习护生、独生女和家住城镇护生的同理心培训.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比分析双腔股静脉置管与一次性内瘘针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4例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健康供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7例。分别采用双腔股静脉置管(试验组)与16 G内瘘针(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采集顺利程度、术中舒适度及采集物中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计数。结果两组供者采集物中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计数均达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成功率、采集顺利程度、术中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股静脉置管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穿刺成功率高,采集顺利,并能增加供者舒适度,且不影响采集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36.
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居家照护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早产儿出院后父母的居家照护需求,探讨有效延续家庭护理的对策,为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对105名出院初期早产儿父母的居家照护需求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早产儿父母的居家照护需求总得分为(3.30±0.81)分,各项照护需求依次为获得再保证需求(3.46±0.75)分、医疗信息需求(3.39±0.71)分、照护能力需求(3.29±0.86)分、社会支持需求(3.08±0.92)分。在22个单项需求中,早产儿父母认为接近非常重要的需求有10项,其余12项需求内容为重要和接近重要。结论出院后早产儿父母的居家照护需求较高,其照护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应根据早产儿父母的照护需求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建立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护理的健康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应用目标分步实施法,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按护理部每月总体工作目标要求,结合本科室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把长期目标分解到每周,分步设置每周护理工作目标并组织落实.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目标任务的知晓率和落实率,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结论:目标分步实施法是提高护士积极性、持续改进手术室工作质量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应激相关激素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探讨FI与应激相关激素水平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6年7~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所有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出生时脐带血及生后第1、7、14天的尿液标本,使用ELISA方法检测样本中8-OHdG和皮质醇水平。根据临床观察结果,以是否发生FI将本组早产儿分为喂养耐受组和FI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临床指标与8-OHdG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8-OHdG和皮质醇水平与FI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共116例<34周的早产儿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婴69例,女婴47例,平均胎龄(30.71±1.7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 387.00±256.30)g。62例(53.45%)早产儿发生FI。①男婴FI发生率[44.93%(31/69)]低于女婴FI的发生率[65.96%(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出生体质量<1 000 g者和胎龄<28周者FI发生率(88.89%和87.50%)为最高,8-OHdG和皮质醇水平与FI发生无相关性(P>0.05);③两组患儿出生时脐带血中的8-OHdG、皮质醇质量浓度均高于出生后第1、7、14天尿液中的质量浓度,出生后尿液中8-OhdG、皮质醇质量浓度逐渐升高;脐带血8-OHdG、皮质醇质量浓度和生后第1、7、14天尿8-OHdG、皮质醇质量浓度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产儿应激相关激素与FI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运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提升护理管理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文涛  张安琴 《护理研究》2007,21(17):1583-1584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护理管理者应掌握和利用现代领导理论和领导技巧,不断提升护理管理效能.在护理管理中借鉴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深入分析护理人员的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实施有效的领导行为、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护理人员工作特征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工作特征,为开发实用、确切的工作设计方案,促进护理人员与工作岗位的最佳匹配,有效提升工作满意度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7所综合性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任务重要性最高,均分4.05±0.54;工作自主性最低,均分3.05±0.71.不同职务和文化程度的护理人员在工作特征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护理人员工作特征为中等程度,主要受职务和文化程度影响.应进行科学的工作设计,让组织既有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