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用印片细胞学检查诊断口腔颌面外科疾患204例,同时与病理组织切片对照评价其符合率。共印片431份,符合率为94.4%。良性的330份中其假阴性率为5.7%;恶性的101份中假阳性率为5.0%。口腔病变的假阴性率为3/11,假阳性率为1.31;涎腺病变的假阴性率为8.5%,无假阳性;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达98%;手术切缘的诊断符合率为96.4%。说明印片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2.
用乳胶囊制成脑积水和脑室囊虫病的模型,行Isovist造影CT扫描。结果:造影剂浓度(V/V)0.5-1%时,CT值65.1-128.3Hu,造影效果良好,浓度过小,对比度不中,效果不佳,浓度过高,将有较多伪影,可淹没或掩盖病变。以0.5-1%Isovist脑室造影CT扫描44例,43例得到明确诊断,造影效果良好,其中交能性脑积水2例,室间孔粘连1例,导水管狭窄2例,正中孔粘连5例,脑室囊虫病33  相似文献   
33.
鼻唇沟皮瓣微血管构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唇沟皮瓣微血管构筑的研究张海龙张永福鼻唇沟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本实验应用血管铸型及扫描电镜观测的方法对该皮瓣的微血管构筑进行实验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选用新鲜...  相似文献   
34.
50例腮腺恶性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数量,与肿瘤大小和面神经侵犯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提示巨噬细胞参与肿瘤局部的免疫反应,其浸润数量可作为估价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5.
刘斌  吴承远  张永福 《临床医学》2006,26(10):78-80
目的探讨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诱导的微嵌合状态对皮肤移植物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BALB/c(H-2d)、C57BL/6(H-2b)和615(H-2k)小鼠分别作为受体、供体和第三供体,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受体动物(小檗胺、供体脾细胞悬液输注、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诱导微嵌合状态,同时移植皮肤。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受体脾脏细胞因子(IL-2、IL-4)。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脾脏的微嵌合状态。结果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可诱导微嵌合状态而形成免疫耐受,明显延长同种皮肤移植物的平均生存时间[MST=(26.5±7.0)d],排斥第三供体。实验组IL-2和IL-4均低于对照组与第三供体组。单纯小檗胺或供体脾细胞输注均可诱导微嵌合状态,也可延长皮肤移植物的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6.0±3.5)d和(12.7±2.1)d],但微嵌合状态的程度和延长皮肤移植物生存的作用不及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P<0.01)。微嵌合状态的程度与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可诱导微嵌合状态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舒芬太尼对布比卡因腰麻的影响,确定能否改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45例,分为B组、S组、G组3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在L2~处穿刺行布比卡因315mg腰麻(B组为对照组、S组腰麻液中加舒芬太尼5μg、G组病人腰麻15min后行气管插管全麻)。若术中血压高于麻醉诱导前的20%或心率快于100次/min、患者自诉不适及体动时静脉追加丙泊酚。记录基础值,注腰麻药后5、15min,切皮时,气腹后0、10、20、30min,放气时,术毕各时点的SBP、DBP、HR;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Bromage3级的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静脉追加丙泊酚的总用量、镇静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腰麻后15min内SBP下降,气腹后回升并高于基础值,放气后可回至近基础值;S组、G组HR在气腹后比较平稳,B组患者HR在气腹后增快,放气后下降并回复至原基础水平。S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Bromage3级的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比B组和G组短(P<0.05);S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比B组少(P<0.05)。结论:舒芬太尼蛛网...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序贯法测定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选择要求分娩镇痛、ASAI~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初产妇29例,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史。根据序贯法,按等比1.2倍的阶梯增减给药,以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产妇所用舒芬太尼的剂量,初始舒芬太尼剂量为3.5μg。序贯给药后记录相应的观察指标,镇痛效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VAS≤3分为有效。按Dixon and Massey序贯分配试验法公式,计算舒芬太尼ED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分娩镇痛的ED50值是2.3μg,95%可信区间为1.7~2.9μg。结论:序贯增减法简便、高效、结果可信,适于测定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最小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38.
枕下入路开颅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枕下入路开颅术后皮下积液较少发生,然而一旦出现,其处理非常麻烦。1998年9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此类患者15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9.
唇裂鼻畸形的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唇裂鼻畸形的矫正张永福唇裂鼻畸形是唇裂综合畸形的组成部分,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唇裂伴有相应的鼻畸形。目前对鼻畸形形成的原因、畸形特点、修整的合理时机,主要要求和途径等研究还不够充分,尚缺乏公认的满意矫正方法,而成为临床医生所十分关注的课题。作者在长期临床...  相似文献   
40.
用乳胶囊制成脑积水和脑室囊虫病的模型,行Isovist造影CT扫描.结果:造影剂浓度(V/V)0.5%~1%时CT值65.1~128.3Hu,造影效果良好.浓度过小,对比度不足.效果不佳.浓度过高,将有较多伪影,可淹没或掩盖病变.以0.5%~1%Isovist脑室造影CT扫描44例,43例得到明确诊断,造影效果良好.其中交通性脑积水2例,室间孔粘连1例,导水管狭窄2例,正中孔粘连5例,脑室囊虫病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1例注人造影剂后距扫描时间过短,造影剂尚未扩散到病变部位而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