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腺泡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κB抑制蛋白(I-κB)活性以及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及ICAM-1含量的影响,揭示NAC治疗AN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60只,分为A、B、C三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大鼠5只,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A组:假手术组,给予0.9%NS0.3ml/100g;B组:ANP空白对照组,给予0.9% NS0.3ml/100g;C组:NAC治疗组,给予0.075%NAC液0.3ml/100g。ANP后再继续分别观察1、3、5及7h后采用颈椎脱位法处死大鼠,并立即取血、腹水、胰腺组织及肺组织供实验用。实验中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观察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和I-κB表达及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液IL-6、TNF-α及ICAM-1含量。结果:NAC能够减轻ANP胰腺和肺组织损伤。SABC法显示抗NF-κB与NF-κB结合活性在3h时B组较C组显著增强;而抗I-κB与I-κB结合活性强度在3h时B组较C组显著减弱。ELISA法提示,呈点状出血坏死病理学改变的ANP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及ICAM-1在3h即显著升高,5h即迭高峰,7h又呈逐渐下降趋势,应用NAC治疗ANP后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及ICAM-1在3、5及7h亦较ANP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1)大鼠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增高,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活性受到抑制,启动或促进控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及ICAM-1的基因转录,从而加重全身炎症反应。(2)NAC能抑制大鼠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增强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活性,抑制大鼠ANP血液中促炎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3)NAC能明显改善大鼠ANP胰腺和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2.
��Դ����֢����������ʱ���ѡ��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目的 探讨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时间。方法 对 1997年 7月至 1999年 9月收治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2 3例进行前瞻性分析 ,随机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 10例和保守治疗组 13例。结果 入院后 1周内行急诊手术10例 (即早期手术治疗组 ) ,死亡 2例 ,治愈 8例 ,平均病程 ( 90± 12 4)d ;保守治疗组 13例 ,晚期手术 10例 (多保守治疗 2~ 3周后 ) ,死亡 1例 ,3例未行手术自动出院 ,出院后均有程度不同再次发作 ,平均病程 ( 40± 6 6 )d。结论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早期 ( 2周内 )亦可保守治疗 ,如能度过急性炎症反应期 ,保守治疗 2~ 3周后为手术最佳时期 ,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并发症 ,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93.
粘连性肠梗阻在急性肠梗阻分类中占重要位置,其复发率与手术次数成正比。采用小肠折叠术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肯定。自1937年Noble首先报告以来,其术式几经改进,各有千秋。我院自1960年以来,共施行肠外固定小肠折叠术56例,其中采用Noble′s术式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多次热疗后残存下来的HepG2细胞增殖速度的变化及与此相关的可能原因。方法HepG2细胞43℃加热,每次80分钟,每天两次,共10个循环后,分析细胞倍增时间,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结果热处理后的HepG2细胞增殖加快,细胞周期中S期和G2期的比率增高,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增强。结论热处理后的HepG2细胞增殖加快与其完成DNA复制而进入分裂的细胞比率高、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 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AHNP组)18只和假手术组18只.AHNP组应用硬膜外导管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使用创面封闭胶封闭穿刺孔.两组分别于术后3、6、12 h检测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大体及光镜下病理改变并评分.结果 AHNP组胰腺呈出血坏死性改变,3、6、12 h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大体及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硬膜外导管和创面封闭胶对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加以改进,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诱导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中选取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保胆取石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LC组)及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开腹组)各4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保胆取石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LC组和开腹组(p<0.05),LC组优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方面,保胆取石组和LC组比开腹组短(p<0.05).结论:相比LC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疗效好,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PCA)吗啡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术前分别给安慰剂或帕瑞昔布钠40 mg。观察术后12 h和24 h患者PCA吗啡用量,同时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帕瑞昔布钠组术后PCA吗啡24 h消耗量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两组患者24 h内对PCA的按压次数帕瑞昔布钠组也低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术后2、4、6和12 h VAS疼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使乳腺癌患者术后PCA吗啡消耗量降低,且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