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估手术前不同量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的影响及与术后心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放疗及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非放疗组)、B组(术前放疗加手术组)和C组(根治量放疗后复发再手术组);于术前1周内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术后1,3,5,7 d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以C组降低最为明显,且恢复延迟(P<0.05).术后并发症显示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以心肺部较为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其心脏及肺脏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但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不能表示放射性损伤的程度;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低氧血症呈正相关,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再手术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心、肺放射性损伤重及根治量放疗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有上消化道手术史病人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们外科治疗有上消化道手术史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 18例 ,现结合本组临床所见 ,对肿瘤切除的范围及肿瘤切除后对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作一探讨。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17例 ,女 1例。年龄 34~ 6 9岁 ,平均 5 6 4岁。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癌 7例、残胃癌 1例 ,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 3例 ,食管胸中段癌 1例 ,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中段癌 1例、贲门癌 4例 ,食管中段癌术后并放疗后残食管癌 1例。两次手术间隔 0 5~ 34年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 1年以内者 3例 ,2年以上者 4例 ,胃溃疡胃大部…  相似文献   
103.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系指接受原发肿瘤部位淋巴引流的第一级淋巴结,最先反映肿瘤的转移情况,是进行病理学检查和指导是否需要进行广泛淋巴结清除术最有价值的淋巴结。自从Cabanas于1977年首次将其引入肿瘤治疗以来,前哨淋巴结活检等技术已在许多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目前文献所报道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差别较大,前哨淋巴结检测成功率除了与病人因素外,  相似文献   
104.
2001年9月~2003年9月,我院成功地为27例恶性胸水患施行胸腔镜辅助下胸膜固定术(VATS),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观察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在影像技术引导下的新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其方法是经皮穿刺向病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PMMA),以增加椎体强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消除或减轻疼痛,预防椎体再骨折的发生。2002年8月~2004年11月,我院成功为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0例,女20例,52~81岁,平均61岁,L18例,T125例,L42例,1个节段20例,2个节段8例,3个节段2例。25例有明确外伤史,5例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或站立困难。均无明显神经受损。X…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为了解军队疗养院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情况,探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对策.方法 依据《军队防疫机构建设和工作标准》的要求,对部分单位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结合疗养院实际,提出了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的3点对策:①立足现有条件,多渠道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②确定工作重点,紧密围绕重点工作展开;③理顺关系,加强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结论 针对疗养院实际提出的对策,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卫生防疫工作,对提升基层部队卫生防疫工作水平是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磷酸钙(C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按不同比例混合而制备复合型骨水泥(CPC/PMMA)的方法及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制备CPC/PMMA复合型骨水泥试件并分组,共分为CPC(100%)组、CPC/PMMA(75%、67%、50%、33%、16.7%、9.1%、6.25%、4.8%)组、PMMA(100%)组;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全身亚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致敏实验、溶血实验检测CPC/PMMA复合型骨水泥的生物安全性。结果 CPC(100%)组、CPC/PMMA(75%)组、CPC/PMMA(67%)组、CPC/PMMA(50%)组OD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分级为1级,无细胞毒性。CPC/PMMA(50%)组与对照组、CPC(100%)组、PMMA(100%)组小鼠的血常规检、生化检查、脏器湿重、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热源实验、致敏实验、溶血实验未出现异常。结论复合型骨水泥CPC/PMMA制备过程简便可靠,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血液与组织相容性,无毒性及致敏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6种口服促胰岛素分泌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成本一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筛选导入的367例T2DM患者分为六组,分别采用瑞格列奈、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本脲单药治疗,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①1个月时降餐后O.5h血糖(0.5hPG)的成本一效果比(C/E)分别是:瑞格列奈组1.41、格列喹酮组I.62、格列美脲组1.12、格列齐特组O.66、格列吡嗪组0.52、格列苯脲组0.05。相对于格列苯脲组,各组增量成本一效果比(AC/AE)分别是3.80、7.77、5.53、4.31和4.33。②1个月时降空腹血糖(FPG)的C/E分别是:瑞格列奈组1.85、格列喹酮组1.82、格列美脲组1.25、格列齐特组0.71、格列吡嗪组0.60、格列苯脲组0.05。以格列苯脲组为参照,各组AC/AE分别是13.69、24.93、17.55、12.45和16.72。⑧3个月时降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C/E分别是:瑞格列奈组10.61、格列喹酮组14.82、格列美脲组9.47、格列齐特组5.64、格列吡嗪组5.01、格列苯脲组0.42。相对于格列苯脲组.各组AC/AE分别是21.90、72.02、36.17、26.47和33.81。④格列苯脲组发生低血糖的几率高于其他组。结论①格列苯脲控制FPG,0.5hPG,HbAlc的成本最低,但高发的低血糖反应决定了其不可能作为治疗T2DM的首选。②格列齐特和格列吡嗪是短期内控制FPG的较佳方案。③若以控制0.5hPG和改善T2DM患者的远期效果(HbAlc降低)为目标应首选瑞格列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合理的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267例术前分期在cT3N0M0之前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右胸入路组(淋巴结清扫应用现代二野清扫)与左胸入路组(应用传统二野清扫),比较两种方法 对食管癌pN分期的影响.结果 右胸入路组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度是7.5%,左胸入路未清扫上纵隔;右胸入路组腹部淋巴结转移度21.1%,显著高于左胸入路组(11.3%,P<0.01);术后病理分期左胸入路组N0 134例,N1a1例,N1b 3例,N2 10例,N3 2例;右胸入路组N0 88例,N1a 3例,N1b 7例,N2 15例,N3 4例;右胸入路组pN分期上升显著高于左胸入路组(P<0.05).结论 右胸入路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使pN分期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10.
赵永  孙振宇  顾敏威  孙琦  张卫民  瞿伟丰 《河北医药》2012,34(10):1503-1505
目的 比较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NSCL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胸腔镜组(n=46)和开胸组(n=46),2组患者分别实施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随访观察2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均少于开胸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较开胸组缩短(P<0.05),术后VAS评分较开胸组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8.70%)较开胸组(19.57%)低(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安全、有效、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