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黄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尘肺一直是该地区最主要的职业危害,为探索该地区尘肺的发病与死亡规律,评价相关干预措施的效果,按照职业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动态地分析了黄石市1958——1999年间尘肺病例的发病与死亡的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今后制定尘肺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而四氯化碳(CCl4)造模法最常使用,而不同的给药途径对造模成功率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皮下注射纯CCl4,旨在探讨建立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最佳给药剂量及时间间隔。目的 探讨CCl4诱导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 2015年4-9月,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6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G0组10只,G1~G3组各12只。G0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0.5 ml/kg,G1~G3组分别以0.2、0.3、0.5 ml/kg的分析纯CCl4背部皮下注射,2次/周,共16周。G2组起始剂量为0.3 ml/kg,3周后增加剂量为0.4 ml/kg,5周后增加剂量为0.5 ml/kg,此后维持剂量在0.5 ml/kg。造模后第4、6、8、10、12、14周,分别从G1~G3组随机选取1只家兔,处死并取肝组织标本。第16周处死G1~G3组家兔及2只G0组家兔,造模期间死亡的家兔立即取肝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组家兔的死亡均发生在造模3周内,各组造模3周内家兔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统计量值=7.004,P=0.048);其中,G3组家兔死亡率高于G0、G1、G2组(P<0.001)。第16周时,G1~G3组造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验统计量值=4.747,P=0.165)。结论 采用CCl4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0.3 ml/kg并剂量递增,可成功建立死亡率低的家兔肝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13.
黄石市425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黄石市长期小剂量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影响。方法 对受检查者用5%新福林眼药水充分散瞳,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眼晶体变化,并设对照组。结果 放射组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为35.29%,对照组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13.15%(P <0.01)。结论 长期小剂量的射线外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的影响与放射工龄、年龄、接触射线剂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化学修饰的茯苓多糖抗肿瘤效应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揭示化学修饰的茯苓多糖抗肿瘤的效应。方法 :①化学修饰的茯苓多糖 :用 0 .9%NaCl水溶液从茯苓的菌丝体中提取多糖 ,经硫酸酯化 ,获得硫酸酯化的茯苓多糖。②动物实验 :Sarcoma 180肿瘤细胞 (每只 5× 10 6个 )接种于 7~ 8周的BalB/c小鼠的背部皮下 ,然后随机分为茯苓多糖治疗组、5 -Fu阳性对照组和PBS缓冲溶液阴性对照组 ,每组 10只。进行腹腔注射 ,连续注射 7d。③检测 :在最后一次注射后第 2d处死小鼠 ,切取肿瘤 ,称重 ,计算抑瘤率 ,并对肿瘤组织、肝、肾和脾等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① 5 -Fu的肿瘤抑制率为 4 6 % ,经过化学修饰的茯苓多糖的抑制率为 38.39%。②组织学观察显示 ,茯苓多糖治疗组可见到肿瘤细胞成片坏死区 ,亦可见核染色质浓缩 ,边聚 ,甚至是半月形 ,说明肿瘤细胞的坏死与凋亡同时存在。③组织学观察还显示 ,经过化学修饰的茯苓多糖对肝、肾无明显的组织学损害 ;与阳性和阴性对照组比较 ,茯苓多糖治疗组小鼠的脾脏脾小节清晰 ,脾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密集 ,表现出对脾的保护作用。结论 :化学修饰的茯苓多糖对小鼠Sarcoma 180肿瘤细胞有杀伤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并对机体免疫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未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硅油取出术后短期内黄斑区血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眼科确诊并接受微切口玻璃体切割并硅油填充术未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2例22只眼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55±7.8)岁。所有患者均在微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复位联合硅油填充术后3个月行硅油取出术,在术前及术后10 d、1个月、3个月,患眼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瞳眼底检查、彩色眼底照相、非接触性眼压检查,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扫描患眼黄斑区视网膜,测量黄斑区无血管区(FAZ)面积以及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CP)血流密度和灌注密度。结果 手术前及手术后10 d、1个月、3个月,患者FAZ面积分别为(0.37±0.10) mm2、(0.33±0.09) mm2、(0.32±0.11)mm2、(0.32±0.10) mm2;SCP中心凹血流密度分别为(7.18%±2.05%)、(7.98%±2.36%)、(8.01%±...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作为超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已被证实可获得良好的肿瘤学根治效果。因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肛门,避免永久性肠造口,已逐渐成为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重要选择之一。然而,ISR手术由于切除了部分或全部内括约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术后肛门控便功能的下降。吻合口瘘是ISR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关于吻合口瘘对ISR术后患者的肛门功能的具体影响尚未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探讨吻合口瘘对ISR术后患者短期及长期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肛肠外科于2011年6月—2022年1月行ISR及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的236例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发生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回肠造口还纳后6个月和2年Wexner失禁评分(WIS)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以及肛门直肠测压各参数的差异。结果:236例患者中有41例(17.4%)发生吻合口瘘,23例(9.7%)最终未还纳回肠造口。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瘘患者BMI较高(27 kg/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脉络膜厚度及血流灌注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1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病程≤1个月且未经治疗的BRVO-ME患者22例22眼,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名20眼。采用SS-OCTA扫描所有受检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获取图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及脉络膜血管指数(CVI)。比较BRVO-ME患眼与正常对照眼间参数的差异。结果 BRVO-ME眼与正常对照眼CMT分别为(404.36±82.71)μm和(282.80±20.14)μm,SFCT分别为(283.05±70.45)μm和(241.40±58.05)μm,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18.68±5.63)%和(13.8±5.41)%,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分别为(69.59±2.68)%和(67.95±1.90)%,CVI分别为(52.05±5.56)%和(47.00±5.50)%。BRVO-ME眼CMT、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CVI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院内X线检查或治疗项目的不断增加,接触X线的医技人员也越来越多。由于长期低剂量X线照射后可引起医技人员造血系统等方面的损伤,且造血系统的损伤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细胞的变化上。为了解武汉市某区医院内放射人员的健康状况,对2004—2006年间放射人员体检外周血细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迁延性甲状旁腺功能(简称"甲旁功")减退的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且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发生甲旁功减退的影响因素及迁延性甲旁功减退的预测因素。在训练集中构建预测术后迁延性甲旁功减退的列线图模型,然后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结果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464例甲状腺癌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其中甲旁功正常患者364例,甲旁功减退患者100例,在这100例甲旁功减退患者中短期甲旁功减退患者62例、迁延性甲旁功减退患者37例(其中1例数据不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前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高是术后甲旁功减退的保护性因素[OR=0.953,95%CI(0.931,0.976),P<0.001],而单侧腺叶+对侧部分切除[OR=3.247,95%CI(1.112,9.485),P=0.031]和甲状腺全切除[OR=11.096,95%CI(5.432,22.664),P<0.001]是其危险因素。将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iPTH水平是迁延性甲旁功减退的预测因素[OR=0.719,95%CI(0.588,0.879),P=0.001],其预测迁延性甲旁功减退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8 [95%CI(0.755,0.942)],最佳截断值为9.405 ng/L,预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659、0.944,且其联合与临床有密切关系的临床病理特征腺外侵犯、累计肿瘤最大径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迁延性甲旁功减退的AUC值为0.900 [95%CI(0.817,0.982)],最佳截断值为118.891分,预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772、0.94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证实模型拟合度良好(χ2=8.605,P=0.377)。在验证集(平谷区医院数据)中列线图预测迁延性甲旁功减退的AUC值为0.640 [95%CI(0.455,0.82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证实列线图预测模型拟合度良好(χ2=12.266,P=0.140)。结论术后第1天iPTH水平是迁延性甲旁功减退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联合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术后迁延性甲旁功减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