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室重构(LVRM)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93例初次AMI患者分为PCI组(47例)和非PCI组(46例)。分别在心肌梗死后(23±10)d(术前)和术后6个月测量左心室容量指数、射血分数(LVEF)和异常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并观察6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6个月时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活动异常积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P<0.05),且与PC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6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1%,成功PCI组为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后延迟PCI可抑制左室扩大,延缓慢性期左室重构,并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1·方法:选取我院及我省各地州确诊急性STEMI,发病12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42例,具有以下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病变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均为TIMI0~1级,其中血栓负荷过重者16例,无复流及慢血流者22例,支架内血栓4例;前降支病变21例,回旋支病变7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4例。42例中除2例外,均行PCI术,全部患者均予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治疗,先向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  相似文献   
14.
探讨房室结消融 +VVIR起搏器 (ABL +PM)治疗对永久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的改善及评估该治疗的安全性。选择 3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 ,14行例ABL +PM治疗 ,16例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 12个月所有患者均做GWB和CSS生活质量评分 ,心脏超声测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值 ,活动平板测运动耐力 ,用Holter记录最快、最慢心率。并观察治疗后临床事件的发生。结果 :永久性房颤患者ABL +PM或药物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患者心室率、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P <0 .0 5 ) ;但ABL +PM组左室内径缩小 (P <0 .0 5 ) ,药物治疗组无改变 (P >0 .0 5 )。ABL +PM或药物治疗后 12个月组间比较 ,ABL +PM组心室率控制、左室内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药物组 (P <0 .0 5 )。再次住院人次ABL +PM组较药物组减少 (P <0 .0 5 ) ,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事件两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ABL +PM或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永久性房颤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但ABL +PM优于药物治疗。ABL +PM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但目前较少运用于急性心脏梗死(AMI)的治疗。本文对我科近一年来应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AMIg例进行分析,探讨AMI时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且对象和方法临床资料:9例均为我科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层次护生毕业实习带教方法的选择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我院实施"一对一"带教为基础的多种形式带教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ejection fraction preserved heart failure,HFpEF)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与运动耐量的关系及其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08-2018-08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且资料完整、诊断为HFpEF的患者120例,均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s,CPET),计算心率储备分数(percentage heart rate reserve,%HRRer),将%HRRer与运动试验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心血管终点事件。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均显示,%HRRer与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peak VO_2)呈正相关(r=0.98,P0.01)。随访(16.9±6.5)个月期间,共发生终点事件26例(21.7%)。单因素分析显示,%HRRer80%与HFpEF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有显著相关性(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RRer80%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风险是%HRRer≥80%患者的3.81倍。结论:HFpEF患者心脏CI与运动耐量的降低呈正相关,两者均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有力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普及和材料技术的进步,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成为了介入心脏病学研究的新热点,心脏瓣膜狭窄的介入治疗已经基本成熟,瓣膜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在21世纪初期,人工瓣膜支架的研究和运用受到介入界的关注,瓣膜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在不断地扩大,虽然在临床病例治疗过程中仍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为未来瓣膜病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活性增强不仅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更是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因素。由于血小板的活性与血小板的大小密切相关,因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和AMI时血小板计数(PLT)及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但目前国内、外的报道不多,鉴此,我们研究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AMI患者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旨在探讨这些变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预测和防治AMI提供有益的资料。互对象与方法1.1对象SAP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4~7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含培美曲塞方案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其与胸苷酸合成酶基因(TYMS)多态性的关系。方法67例晚期非鳞型NSCLC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治疗,具体用药为:培美曲塞500mg/m2静滴,第1天;顺铂75mg/m2或卡铂AUC=5静滴,第1天,21天为1周期。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提取DNA,采用PCR及PCR RFLP法检测TYMS基因5’-非翻译区(UTR)重复序列多态性和3’-UTR缺失/插入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6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有效率为28.4%,疾病控制率为76.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5个月。TYMS基因5’-UTR重复序列多态性基因型和3’-UTR缺失/插入多态性基因型与含培美曲塞方案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无关。结论 TYMS基因5’-UTR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3’-UTR缺失/插入序列多态性基因型与含培美曲塞方案治疗晚期非鳞型NSCLC的疗效无关, TYMS基因多态性能否预测含培美曲塞方案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