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牛磺酸和三羟基异黄酮3种具有不同抗纤维化作用的药物组成联合用药,研究其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2),秋水仙碱组(1 mg·kg-1,n=12),联合用药低剂量62.5 mg·kg-1组(牛磺酸50 mg·kg-1+EGCG 7.5 mg·kg-1+三羟基异黄酮5 mg·kg-1,n=12),中剂量125 mg·kg-1组(牛磺酸100 mg·kg-1+EGCG 15 mg·kg-1+三羟基异黄酮10 mg·kg-1,n=12)、高剂量250mg·kg-1组(牛磺酸200 mg·kg-1+EGCG 30 mg·kg-1+三羟基异黄酮20 mg·kg-1,n=12),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ig50%四氯化碳(CCl4)溶液,正常组给予花生油,连续14周。于第9周开始各给药组分别ig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6周。末次ig后处死动物,采集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标本,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lagen I)的含量及肝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F-β1和collagen I含量升高(P<0.05),肝组织中T-AOC,SOD和GSH-Px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中、高剂量组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TGF-β1和collagen I的生成(P<0.05),而联合用药高剂量组能升高肝组织中T-AOC,SOD和GSH-Px的含量(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有效对抗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并对肝脏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加快自由基清除,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同时抑制TGF-β1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了解其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01~2007-12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4例、72例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4%,以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最高(40.6%),感染部位呼吸道占首位(58.3%),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63.0%),同时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程度、血浆白蛋白水平、营养状况、住院时间等相关.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其中糖尿病肾病最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护理、改善营养、治疗合并症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其预防措施,从而改善透析的充分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时间.方法 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4例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发生并发症有低血压40.7%、低血糖27.8%、高血压18.5%、心力衰竭而死亡50.0%、心律失常31.5%、感染33.3%、浆膜腔积液25.9%、内瘘闭塞7.4%.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好血压、血糖,改善营养状态和贫血,充分透析,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了解其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01~2007-12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4例、72例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4%,以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最高(40.6%),感染部位呼吸道占首位(58.3%),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63.0%),同时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程度、血浆白蛋白水平、营养状况、住院时间等相关。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其中糖尿病肾病最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护理、改善营养、治疗合并症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林兴  黄权芳  张士军  廖明  黄仁彬 《中国药房》2010,(43):4041-4043
目的:研究山芝麻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ColⅠ)mRNA和ColⅠ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灌胃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6周末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山芝麻提取物对大鼠肝组织ColⅠmRNA的相对表达值,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lⅠ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山芝麻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olⅠmRNA和ColⅠ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作用逐渐增强,呈现量效反应关系。结论:山芝麻提取物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组织结构,减轻肝纤维化。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olⅠ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早期凋亡的变化规律,以及EGCG作用后SMMC-7721细胞基因及蛋白谱的变化。方法通过MTT法初步筛选EGCG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作用浓度,流式细胞Annexin V-FITC/PI法检测EGCG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早期凋亡的诱导效应;运用Af-fymetrix U133A2.0人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EGCG作用后SMMC-772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SELDI检测EGCG作用后SMMC-7721细胞蛋白图谱的变化,Real-time PCR验证3个表达差异显著基因。结果EGCG诱导SMMC-7721细胞早期凋亡的最佳作用剂量是218.2μmol·L-1,早期凋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SMMC-7721细胞经EGCG作用后,表达差异两倍以上的基因共196个,包括上调基因132个和下调基因64个;EGCG作用后表达差异两倍以上的蛋白共43个,包括23个表达上调蛋白,20个表达下调蛋白。Real-time PCR验证DIO2、Id3基因表达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EGCG有明显的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早期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作用涉及多基因和多蛋白变化。  相似文献   
47.
目的调查荆门地区年空气中气传花粉的种属、数量、分布及飘散规律,探讨气传花粉与过敏性哮喘相关性。方法2008年3月~2009年2月在城区选取一调查点进行空气中的花粉取样,同时对荆门城区13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标准花粉抗原皮肤敏感试验。并对患者发病季节进行调查。结果荆门市城区全年均有气传花粉飘散并出现2次花粉飘散高峰期,分别在3~4月和8~10月,荆门市主要致敏气传花粉,春季为松属、柏科等;秋季为蒿属、豚草属等。结论蒿属、豚草属等气传花粉是荆门地区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致敏花粉。  相似文献   
48.
锐器所致胸腹联合伤漏误诊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0~ 2 0 0 2年我院共收治胸腹结合部锐器伤致胸腹联合伤 4 2例 ,其中外院或其他科室漏诊误治 8例 ,漏诊误治率占19%。漏诊误治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均为男性 ,年龄 17~ 4 6岁 ,平均 31.5岁。均为各种锐器刺伤 ,锐器长度分别为 10 .0~ 2 6 .0 cm ;宽度分别为 2 .0~ 5 .0 cm。损伤部位 :左上腹 2例 ,左季肋部 5例 ,右季肋部 1例。本组入院时均以不同程度的血性或化学性腹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 ,不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不能站立 ,或当地医院不具备 CT、B超可平卧检查的设备 ,因此将胸腹联合伤中的膈肌破裂…  相似文献   
49.
我院1992~1997年行心包内全肺切除术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5~62岁,均为右侧中心型肺癌。胸部X线片显示,肿块4.0cm×4.0cm~6.0cm×6.0cm大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癌肿阻塞主支气管1例,内压主支气管2例、纵隔CT片示淋巴转移者3例。临床分期T2N2Mo。手术探查发现,肺门固定。L包受侵,纵隔淋巴结肿大。经心包内结扎肺静脉,将受侵心包及右肺一并切除,同时清扫纵隔淋巴结。术后病检回报:腺癌1例,鳞癌2例,3例病人恢复良好,术后28~45d出院。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匕个月,四个月。均死于远处转移。讨论…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 评估褪黑素对尼古丁处理雄性大鼠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 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B组腹腔注射尼古丁 (1 mg/kg), C组腹腔注射褪黑素 (10 mg/kg), D组腹腔注射尼古丁+褪黑素。分组处理30 d后处死动物, 采用HE染色和Johnsen评分评估精子发生情况, TUNEL染色检测生殖细胞凋亡,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评估血清睾酮和促黄体生成素 (LH) 水平, WL-9000型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检测附睾精子参数, 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检测精子染色质完整性。结果 与A组比较, B组生精细胞计数和Johnsen评分均明显降低; 凋亡细胞个数明显增多; 血清LH和睾酮水平降低; 附睾精子计数和活力均降低, 而异常形态升高; 光晕精子比例显著降低, DNA碎片指数显著升高 (均P<0.05)。与B组比较, C组和D组生精细胞计数和Johnsen评分均升高; 凋亡细胞个数减少; 附睾精子计数和活力均增加, 而异常形态降低; 光晕精子比例均升高, DNA碎片指数均降低 (均P<0.05)。C 组血清LH和睾酮水平较B组升高 (P<0.05); D组血清LH水平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睾酮水平高于B组 (P< 0.05)。DNA碎片指数与血清睾酮水平、 LH水平和精子总活力呈负相关 (r分别为-0.894、 -0.763、 -0.786, 均P< 0.05), 与生殖细胞凋亡、 精子异常形态呈正相关 (r分别为0.782、 0.837, 均P<0.05)。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减少生殖细胞凋亡和调节睾酮水平改善尼古丁处理大鼠精子生成和精子染色质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