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Activator联合多用弓矫治安氏Ⅲ类错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Activator联合多用途弓技术矫治26例混合牙列前牙反病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8~12岁,平均10岁。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Bo1ton指数分析,骨量与牙量有异常者采用Kes1ing诊断性排牙。结果:对26例前牙反病例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SNB角减小,SNA角增大,ANB角增大,SN-MP角增大,但改变较小,说明下颌有向后下旋转趋势。U1-L1角减小,U1-NA角增大,说明上前牙唇向倾斜,面中部组织发育不足得到改善。结论:使用改良Activator联合多用途弓矫治,不仅可以解除前牙反,还可压低前牙,使上切牙产生冠唇向转矩。导弓可诱导下颌前牙舌侧移动,可改变上颌骨及下颌骨的生长方向。上颌牙列唇倾病例,下颌牙列舌倾病例及高角病例不宜使用该功能性矫治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 Activator 联合多用弓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 Activator 联合多用途弓技术矫治26例混合牙列前牙反(牙合)病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8~12岁,平均10岁.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 Bolton 指数分析,骨量与牙量有异常者采用 Kesling 诊断性排牙.结果:对26例前牙反(牙合)病例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SNB 角减小,SNA 角增大,ANB 角增大,SN-MP 角增大,但改变较小,说明下颌有向后下旋转趋势.U1-L1 角减小,U1-NA 角增大,说明上前牙唇向倾斜,面中部组织发育不足得到改善.结论:使用改良 Activator 联合多用途弓矫治,不仅可以解除前牙反(牙合),还可压低前牙,使上切牙产生冠唇向转矩.导弓可诱导下颌前牙舌侧移动,可改变上颌骨及下颌骨的生长方向.上颌牙列唇倾病例,下颌牙列舌倾病例及高角病例不宜使用该功能性矫治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对6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4.5±1.7(34~85)岁。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中位值为6.0(4.0~10.0)cm;肿瘤最大直径中位值为4.0(1.3~11.0)cm。TNM分期为:I期9例(14.3%),II期17例(27.0%),III期28例(44.4%),IV期9例(14.3%)。全组63例全部一次吻合成功,吻合圈完整,无吻合不全或漏钉情况。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胃瘫各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共随访52例(82.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2(7~67)个月,其中13例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7%和62.3%。结论: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4.
腹腔镜诊治女性不明原因下腹部急腹症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女性不明原因下腹部急腹症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诊治56例女性不明原因下腹部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经腹腔镜探查均明确诊断,45例(80.4%)在腹腔镜下同时手术治疗,6例(10.7%)仅冲洗引流,5例(8.9%)中转开腹。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符13例(23.2%),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死亡。手术时间平均35min,平均住院4.5d。结论:腹腔镜用于鉴别诊断女性下腹部急腹症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且兼有治疗作用,患者创伤小,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复杂疾病可在腹腔镜下选择切口行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制一种载唑来膦酸(ZOL)的壳聚糖/磷酸钙陶瓷材料,并对其表征及对成骨细胞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使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载ZOL浓度分别为10-5、10-4、10-3 mol/L的壳聚糖/磷酸钙陶瓷材料。使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超微结构和官能团分布进行分析。并检测载药材料在第1、3、5、7d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壳聚糖可以较均匀覆盖于多孔陶瓷表面。各浓度载药材料的红外光谱波峰有偏移,且有新波峰出现。较高浓度(10-3 mol/L)的ZOL载药材料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而较低浓度(≤10-4 mol/L)的ZOL则对其无明显影响。结论壳聚糖/磷酸钙陶瓷材料具有载ZOL药物的能力,高浓度(10-3 mol/L)的载药材料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抑制作用,但低浓度(≤10-4 mol/L)的载药材料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壮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的易感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40例正常汉族人、40例正常壮族人、40例壮族冠心病患者、42例壮族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领率。结果:①正常壮族人与正常汉族人ACE基因I/D频率差异无显著性(>0.05)。②壮族人冠心病组、高血压组与正常汉族人、正常壮族人的ACE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其D/D型分别为0.475、0.43、0.15、0.175。结论:ACE基因缺失型多态性(DD)可能与壮族人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其遗传易感性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127.
背景:糖酵解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成熟破骨细胞骨吸收主要依赖于糖酵解。丙酮酸作为糖酵解的终末产物,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中起重要的枢纽作用。目的:探讨丙酮酸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1,10,20,30,50 mmol/L)丙酮酸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安全浓度丙酮酸。将RAW264.7细胞分组干预:空白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1%双抗的α-MEM培养基),对照组加入含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完全培养基,实验组加入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不同浓度丙酮酸的完全培养基,分别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细胞骨架纤维性肌动蛋白染色、RT-qPCR检测、Western blot检测与骨吸收陷窝实验。结果与结论:(1)CCK-8检测显示,丙酮酸对RAW264.7细胞的最大半数抑制浓度为8.923 mmol/L,后续实验选择0.1,1,5 mmol/L为安全浓度;(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示,1 mmol/L丙酮酸促进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3)细胞骨架纤维性肌动蛋白染色显示,1m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