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单纯TURBt治疗,观察组接受TURBt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血清肿瘤相关因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VEGF、FGF、MMP-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RUBt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改善恶性肿瘤相关血清因子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内镜系统监视下置入斑马导丝,再由斑马导丝引导置入导尿管在难置性导尿管置入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316例应用内镜系统结合斑马导丝引导置入导尿管治疗难置性导尿管置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6例病例中有307例在内镜系统监视下置人斑马导丝,再由斑马导丝引导置入导尿管取得成功,手术时间5-52 min平均(28.5±23.5),术中出血1-17 mL,平均(9.0±8.0)mL,术中灌注液体量150-900 mL,平均(525±375)mL,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达到留置导尿管的预期效果;9例后尿道断裂病人因未能找到断裂尿道的近端,未能置入斑马导丝而改行其它手术方式。结论内镜系统联合斑马导丝在难置性导尿管置入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3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榆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0例患者,肾结石26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57例.肾结石大小直径1.2 ~5.2 cm,输尿管上段结石大小直径0.8~1.2 cm.采用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榆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结果 320例中B超定位穿刺成功300例.超声定位成功率93.75%.一期碎石并成功取净结石176例,二期取净69例,结石总取净率77.53%.手术时间1 ~4.5h,平均2.1h.术中出血约10 ~400 ml,平均50ml,术中输血5例.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中转开放手术4例.结论 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榆尿管上段结石具有目标准确、肾组织损伤小、术中安全、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围手术期泌尿系统患者尿培养结果为革兰氏阳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尿细菌谱及其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本院自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46例围手术期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的革兰氏阳性多重耐药感染细菌谱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粪肠球菌17例,占36.17%;屎肠球菌11例,占23.4%;表皮葡萄球菌7例,占14.89%;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占12.77%;腐生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鹑鸡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缓症链球菌、粪肠球菌合并肠杆菌各为1例,各占2.13%;疾病占比中尿路结石,占66.52%(26/46),其次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占19.57%(9/46);病员群占比中以中老年组最多,占65.23%(30/46),青年组占19.57%(9/46)。对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率高的抗菌药分别是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红霉素、头孢地尼,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为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具体到每个菌种又有不同差别。结论 围手术期尿路革兰氏阳性多重耐药菌感染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由于菌种不同,耐药的抗生素也不同,普遍敏感的抗生素为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考虑选用万古霉素,常规治疗时也可以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并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