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好中药学对学好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临床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中药学教学实践中,只有牢牢把握好本学科特点,讲求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得以实践,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本学科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技术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学是中医学理论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环节,同时亦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21世纪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受时间及空间限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普及,目前其在各学科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但在中医药教学中应用相对较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可将中药学专业知识内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使枯燥、呆板、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程教学发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5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浊中阻型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痰浊中阻型患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结果①降压疗效:显效3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②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浊中阻型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影响中药功效及作用方向选择性之相关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的功效往往呈现多样化的作用,在具体临证处方用药当中,大多并非取其全部功用,这就涉及如何控制使其选择性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即在组方当中如何控制药物功效作用的方向性,从而能够更加适应临床病情之需要,也符合中医辨证论治之要求.本文总结了其具体影响因素大致包括方剂配伍、药物用量、剂型选择、煎服调护方法以及方证是否对应等诸多方面,均与此密切相关.其中配伍对于药物功效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鹿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鹿血的相关报道,对鹿血的药理研究、临床应用、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表明鹿血具有突出的临床疗效和药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中药性能又称为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对具体某药而言,其所包含的诸多药性因素,与其自身的功效、应用有密切联系。笔者以陈皮为例,简要论述其药性、功效及其临床应用。1陈皮性能特点与功效的关联性陈皮是临床常用药,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  相似文献   
18.
19.
中药用量变化对方剂配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剂量的准确调配是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产生误差,则会打乱中药配伍的严谨法度,降低整体疗效。很多情况下单味药的剂量调配稍有变化,就使方剂的功用主治迥然有别,这从历代医家的众多名方分析皆可得到验证。因此,对中药的剂量调配切不可等闲视之,所谓"中医秘而不传在剂量"。单味中药的应用剂量大小,与病证密切相关,其中自有一定的规律,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增减。从方中各组成药物的用量比例来看,也有其一定的法度,而不是简单任意的堆砌。对于中药剂量的运用,必需要思考严谨缜密,毫分缕析,容不得半点疏漏,否则便会误一药而毁全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梳理猪苓本草源流,为猪苓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指导其临床使用。方法:通过查阅本草古籍中关于猪苓的记载,对猪苓的名称、产地及采收时间、性味归经、功用、用药禁忌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对猪苓进行较全面分析,明确了猪苓的中药基原和应用价值,以期为现代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猪苓在我国各地均有生长,采收季节为春秋二季;性味归经主要为“性平味甘淡,归肾、膀胱经”;主要有利水渗湿功效,可治疗水肿、淋浊、泄泻、带下、脚气等证;体内无水湿者忌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