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腹内压升高导致肺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内压(IAP)的升高可广泛影响呼吸、心血管、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在所有这些影响中,IAP升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表现最早,可作为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2.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作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家族中的新成员,具有诱捕微小RNA(microRNA,miRNA)、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参与转录拼接等重要功能.近年来,随着对circRNA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被揭示.消化系统肿瘤作为发病隐匿且预后相对较差的一大类疾病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对消化系统肿瘤认识的加深,关于其分子水平的诊断和治疗研究逐步成为新热点.本文将就circRNA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相关性,以及其潜在临床价值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3.
114.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也称为Klatskin瘤,定义为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处及肝总管上段的胆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的60%~7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肝门区域解剖结构复杂,脉管的汇合方式及位置关系变异较多.肿瘤呈纵、横两种方向浸润性生长,易早期向周围神经、血管、淋巴及肝组织侵犯,为达到R0切除的根治性目的,手术往往需要联合肝脏切除和(或)血管切除重建,若肿瘤侵犯至下端胆管,则可能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的特殊解剖学位置和生物学特性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根治性手术切除目前仍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可能治愈或改善预后的唯一手段,但其术后5年生存率<30%,而手术病死率可达3%~18%,可见,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5.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内压升高导致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重型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内压(IAP)增高(IAH)对肺脏的病理损害.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1只,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及SAP IAH组.在不同时间(1,2,4h)SAP模型的基础上,给大鼠不同IAP(2,4,10cmH2O),观察肺脏的功能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随着腹内压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肺组织含水量增加.光镜下可以观察到肺脏间质及肺泡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出血,肺泡细胞出现空泡化、脱落及衰变等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核固缩,板层体呈空泡样,线粒体嵴肿胀,形成凋亡细胞等病理改变.结论:SAP并发IAP增高可导致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6.
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专科医生在医疗技术上做到准确的判断,非技术因素在医患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医患矛盾甚至是医疗纠纷受心理、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对其复杂关系的梳理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维持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医患、医政、医管、医药、医保5个方面对医患矛盾的深层次关系进行分析梳理,旨在为矛盾的缓解和医患的共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目前全球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仍是供体短缺的主要问题。由于受体需求量和标准供体的数量的严重不平衡,外科医生们将目光转移到心脏死亡供体(DCD)。相比于脑死亡供体(DBD),DCD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历更长的热缺血时间(WIT),以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尤其是胆道并发症。受控心脏死亡供体(cDCD)是指在符合患者或家属意愿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退出维持生命的治疗,在一段“无接触”时间后(通常为5 min),宣布患者大脑循环永久缺失,同时快速进行器官恢复。由于使用常规器官保存方法保存的DCD移植物的移植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常温灌注技术所展现出的优势在移植过程中愈发明显,逐渐引起外科医生和科学家们的关注。与活体肝移植以及DBD肝移植不同,DCD在宣布死亡前无法取出移植物。而在常温局部灌注(NRP)中,外科医生们能够在宣布死亡后阻断流向大脑的血液,并通过体外膜氧合启动器官的热灌注,在供体体内恢复供体肝脏的功能,使肝脏产生胆汁并清除乳酸。这一过程为供体肝脏离开供体和移植前的各项指标监测和优化提供宝贵时间。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NRP作为一种原位器官修复技术能够使cDCD供体肝脏的移植效果与DBD供体相近。另外,一些研究者还开发了多种灌注技术的联合应用,包括NRP与机器灌注(MP)以及双低温氧合机灌注(D-HOPE)的联合使用,均展现出良好的移植效果,为肝移植供体保存提供更多可能性。虽然许多学者认为NRP是一种获取更多高质量器官的保存方法,但有研究者质疑该技术的伦理问题。他们认为该技术违背死亡捐赠规则,NRP灌注程序中所涉及的操作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确保患者的循环以及呼吸的永久性不可恢复状态以及在NRP期间确保脑部循环的缺失尤其重要。鉴于NRP在移植领域的重要性,笔者对NRP技术在cDCD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8.
环状RNA(circ RNA)参与肿瘤的进展已被频繁报道。circ PVT1被证实是一种与多种肿瘤相关的癌基因,多项研究表明其在诸多肿瘤中异常表达,可调控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本文就circ PVT1在肿瘤中的调控作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正>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具有一定恶变潜能的胰腺囊性肿瘤,通常被认为是胰腺导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发病率约为1/10万,多为单发,其中多发病变约占20%~41%。相对于混合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多灶性分支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的病例更为少见。本例患者病变广泛分布于全胰,其中胰头部肿物直径>3 cm,及时手术探查是防止其恶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居于恶性肿瘤前列,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提高早期诊断水平,一直是推动HCC病人个体化治疗、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措施。非编码RNA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因其调控基因表达而在HCC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HCC生物标志物方面的探讨也不鲜见,然而临床应用相对有限。外泌体是一类纳米级胞外囊泡,可携带蛋白质、核酸(包括非编码RNA)等信号,广泛参与HCC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通讯,同时其稳定的结构进一步赋予其所包含的分子强大的诊断潜力。近年来,HCC中外泌体非编码RNA的生物标志物功能的探索逐渐兴起,显示出较高的应用潜力,该文旨在对外泌体非编码RNA作为HCC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