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8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197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265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912篇
内科学   414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08篇
综合类   1889篇
预防医学   691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698篇
  7篇
中国医学   654篇
肿瘤学   18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74年   8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石膏注射液能降低小白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以及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小白鼠的二种疼痛模型(扭体法、热板法)均显示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石膏注射液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2.
肩肱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有效外科治疗手段。方法:采用瘢痕广泛松解、双侧或单侧肩肱皮瓣转移,同时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供瓣区创面。结果:本组21例中,17例手术一次性完成,4例分两次完成。不但改善了患者的上肢功能,还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颈部的活动度。结论:瘢痕广泛松解、双侧或单侧肩肱皮瓣转移,同时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供瓣区创面是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有效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3.
介绍国医大师王国三治疗脱疽热毒血瘀型用药特点。依据脱疽的病因病机,从其整体辨证论治,通过用药及药量的加减变化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4.
经乳房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乳房途径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3 年12 月至2004 年6 月期间我科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7例。于两侧乳晕及乳头间切口放置3 个trocar,分离胸前皮下和颈阔肌深面,注入CO2建立手术操作空间,CO2 压力为5~6 mm Hg,超声刀切割、分离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血管。结果 13 例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11例行一侧腺叶次全切除术, 3 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时间70 ~ 140 min,平均(97±34.2) min; 术中出血20~40 ml,平均(34±9.7) ml; 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3.6±0.8) d。27 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乳房途径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靠,颈部无疤痕,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65.
PCR-SSCP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以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infoml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PCR-SSCP方法检测5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rpoB,rpsL基因突变并与常规药敏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常规药敏试验检测,5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共有41株耐药,其中,耐异烟肼(INH)为35株,高耐药株27株;耐利福平(RFP)为31株,高耐药株24株;耐链霉素(SM)有31株,高耐药株26株。同时耐3种药物的有21株(51.2%),耐2种药物的14株(34.1%),单耐药株6株(14.6%).PCR-SSCP方法对58株临床分离株katG,rpoB,rpsL基因突变的检测率为40%(23/58),45%(26/58),38%(22/58),其中检出3个基因同时突变的有13株(32%),2种基因突变的12株(29%),1种基因突变的有10株(23.8%).常规药敏试验与PCR-SSCP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同时耐3种药物的符合率为61.9%(13/21),检出耐2种药物的符合率为85.70k,(12/14),检出耐1种药物的符合率为50%(3/6).高耐药株中突变率为80.5%(62/77),低耐药株中突变率为60%(12/20).结论:PCR-SS-CP方法对耐2种以上药物的结核杆菌检出率较高,且耐药基因突变率随着耐药浓度增高而增高。将PCR-SSCP法与药敏试验联合应用可互相弥补,已成为临床指导用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6.
正确诊断脑肿瘤才能更好地对其处理和治疗。^1H MRS是获得肿瘤生化信息的非侵袭技术,其对传统的影像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对于非肿瘤性病灶和不易手术切除而需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性病灶,无创伤并准确判断病灶性质的方法可取代不必要的活检。本文综述了^1H MRS在脑肿瘤分类和分级中的应用,观察肿瘤的治疗反应和肿瘤进展情况,是决定肿瘤治疗计划的重要分子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67.
病人,女,48岁。右侧耳前区胀痛2周余。查体:腮腺开口区无红肿,颈部对称,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右耳屏前下方可扪及一大小约2cm×2cm的质软、界较清的肿块。B超示:右侧腮腺低弱回声占位(考虑混合瘤可能):颈部CT示右侧腮腺占位,考虑为混合瘤可能性大。术前考虑腮腺混合瘤。术中探查发现腮腺浅叶中有两枚大小约0.2cm的质硬钙化点,腮腺较肥厚,未发现有明显肿块,分离过程中有较多渗血,考虑腮腺血管瘤可能,术中病理考虑腮腺炎性病变。行腮腺浅叶切除。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研究老年癌症患者手术应激后压疮发生与心理表现、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方法。方法:1999-02/2004-02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癌症患者359例。277例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确诊的老年癌症患者(≥60岁),术后半个月内体表出现压疮者83例(压疮组),患病率29.9%,半个月内未出现压疮者194例(无压疮组)。两组对象均接受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Feifel编制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MCMQ)问卷调查。结果:两组的SCI,90评分比较中,压疮组的躯体化(1.64&;#177;O.51)、强迫(1.95&;#177;O.48)、人际关系(1.89&;#177;O.53)、抑郁(2.18&;#177;O.53)、焦虑(1.94&;#177;O.52)、恐怖(1.86&;#177;O.49)、偏执(1.93&;#177;O.55)和精神病性(1.79&;#177;O.54)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无压疮患者(t=2.231-2.837,P均<O.01或O.05)。两组的MCMQ评分比较中,压疮组中的屈从应对方式和回避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无压疮组(P均<O.05)。按压疮面积分组比较中,大面积(≥3.39cm2)压疮组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小面积(<3.39cm^2)压疮组(t=2.257~2.328,P均<O.05)。大面积压疮组中的回避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小面积压疮组(t=2.196,P<O.05)。结论:老年癌症患者术后压疮发生与精神心理因素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克隆表达结核分枝杆菌促Rv1009基因,序列测定正确后进行融合、表达.方法 采用热启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Rv1009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插入pGEX 4T-2载体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目的基因经IPTG诱导,表达Rv1009基因蛋白.结果 经PCR扩增在1300bp处发现一条目的片段,获得了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Rv1009基因蛋白,经诱导后高效表达分子量为64KD的外源蛋白,与预期分子量大小一致,凝胶自动扫描分析,在A600值为0.6,IPTG终浓度为0.3 mmol/L,诱导表达3 h时融合蛋白表达量即达峰值,占菌体总蛋白的22.8%.结论 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v1009基因重组表达载体,获得了RPF样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