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nt、不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复杂的转录本,长链非编码RNA可与DNA、mRNA及蛋白质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参与调控多种生物过程。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就长链非编码RNA在缺氧缺血脑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例CCAM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临床特点。结果 6例中4例为新生儿,2例在胎儿期发现肺部病变,4例表现为气促,2例表现为咳嗽,5例合并肺部感染,1例脊柱裂,6例生后胸部CT检查均有特征性改变。经抗感染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4例病情好转,1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CCAM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而病情严重的需尽早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展现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研究现状,总结近些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方法 以"stem cells (干细胞)"和"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缺氧缺血性脑病)"作为关键词,在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8年6月1日前发表的英文文献。利用Excel 2013进行关键词统计,利用Bicomb 2.0及VOSviewer 1.6.6软件进行热点词汇聚类分析和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106篇,提取高频关键词43个。"细胞移植"和"缺氧缺血"在共现图中处于核心位置。聚类分析显示,目前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新生儿HIE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1)脐血细胞移植(32.6%);(2)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相关研究(29.5%);(3)围产期脑损伤(28.1%);(4)其他研究(9.8%)。结论 目前在新生儿HIE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研究中,"脐血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围产期脑损伤"作为不同研究层面和热点受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对缺氧缺血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差速离心法获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Nanosight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采用BCA法检测外泌体蛋白浓度。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外泌体组、氧糖剥夺(OGD)组和OGD+外泌体组(n=3)。OGD组和OGD+外泌体组给予无糖培养基和缺氧处理;外泌体组和OGD+外泌体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22 μg/mL的外泌体处理,对照组和OGD组给予等体积PBS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指数。结果 外泌体鉴定结果显示差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符合外泌体特点;与对照组和外泌体组相比,OGD组LDH值和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 < 0.05);与OGD组相比,OGD+外泌体组LDH值和凋亡指数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神经元缺氧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定位法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经上肢静脉PICC置管患儿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行体表测量+术后X线胸片定位;观察组患儿行体表测量+心电定位+术后X线胸片定位。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及操作耗时。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胎龄、置管日龄、疾病类型及穿刺部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高于对照组(95% vs 79%; P < 0.05);观察组PICC置管耗时短于对照组(P < 0.05)。心电监护仪定位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7%)和特异性(100%)。结论 在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导管尖端位置,能提高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并可节省置管耗时。  相似文献   
76.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具有脂质、蛋白质双重磷酸化酶功能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77.
目的:骨髓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是控制人细胞端粒酶活性的限速成分,决定了细胞寿命。该研究初步探讨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TERT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外周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ASPCR)分析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基因类型,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骨髓和阳性对照K562细胞株的hTERT相对表达水平,常规检测患儿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hTERT表达与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组骨髓hTERT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组(0.2928±0.0838 vs 0.0993±0.0336, P<0.01),但明显低于K562细胞株(0.8291±0.0908, P<0.01)。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组骨髓hTERT表达与其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841,P<0.01)。结论: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慢性溶血时,低水平血红蛋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上调骨髓hTERT基因表达水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49-452]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端粒酶重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尤其是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 小儿包皮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Lipofectamine介导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真核表达质粒pGRN145转染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经潮霉素B筛选得到阳性克隆,扩增培养阳性克隆获取稳定表达hTERT的端粒酶重建成纤维细胞.TRAPEZE Telomerase Detection Kit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和胶原表达以鉴定细胞类型.Boyden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迁移相关分子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结果 pGRN145导入使细胞端粒酶得以重建,细胞寿命延长到160代以上,并稳定表达Ⅰ型胶原和波形蛋白.同时,在CXCL12刺激下,端粒酶重建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CXCR4 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达增高.结论 端粒酶重建皮肤成纤维细胞CXCR4表达上调,导致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可望在细胞治疗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3种不同方法,旨在获得高纯度的神经元。方法:采用新生大鼠作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来源,用混合培养、Banker共培养方法和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建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结果:混合培养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生长在一个盖玻片上,不易控制胶质细胞的生长速度,神经元纯度不高;Banker共培养方法和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均可获得高纯度的神经元,但 Banker 程序复杂;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简化了 Banker 共培养程序。结论:利用插入式培养皿建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体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用于体外细胞共培养相关研究工作的有效方法。[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84-987]  相似文献   
80.
新生儿卒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卒中又称新生儿脑梗死,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儿童时期以前者多见。缺血性卒中主要是局部脑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所致,少数为血流减少引起。新生儿卒中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如癫疒间、脑瘫和精神发育迟滞等,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因此,探索新生儿卒中的的发病机制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该文从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即血液高凝状态、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新生儿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