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张简斋医案》中内伤杂病的治法特征与用药特点。方法 先把《张简斋医案》中有关内伤杂病治法的描述进行归纳简化,然后采用关联规则结合二项式检验的方法对治法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并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研究方法挖掘《张简斋医案》中治疗内伤杂病的高频药物,然后提炼其用药特点。结果 通过对张氏医案中内伤杂病相关的治法进行归纳与组合,得到疏、和、清、托4种最常用的治法,并各有其所对应的特征性药物。发现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甘草、白芍、半夏、茯神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对和药组也基本上以此4味药的组合为主。结论 张氏治疗内伤杂病4种最常用的治法中,疏法包含有外解表、内利湿、中理气和胃的作用,体现了张氏疏通的用意;和法除调和之意外,重点强调了安神的作用;清法主要包含了清肺化痰与宁心的功效;托则强调了通过内补以达到外宣的作用。张氏用药整体比较平和,以脾胃、心肝诸脏腑的调理为主。4大法中有3法涉及到茯神这一味药,体现了张氏临证重调心神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02.
基于文本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归纳大黄不同功效的古今用药规律。将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有大黄的7 226首古方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药智网中含有大黄的736条现代中成药处方信息分别进行筛选归纳,统计大黄在方剂中占比、制法、配伍药、功效及所治疾病科属,探究大黄制法用法与功效、疾病科属间的联系。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除生用内服、最常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外,大黄发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作用时古代常水煎液内服,现多酒炙内服,还用于儿科;"凉血解毒"时古代常贴膏外用或水煎液内服,现多醇提内服,还用于外科;"逐瘀通经"时古方中以酒煎液或酒送服为主,现今以水煎液内服为主,较多用于妇科;"利湿退黄"时古代常水煎液内服,而现代以酒煎液或水酒共煎液居多,还用于儿科。古方中大黄多与甘草配伍而现代与黄芩配伍较多,在"逐瘀通经"中配伍药古方以当归、肉桂、木香为主,现代以芍药和干漆为主。这些研究结果为大黄的临床精准使用与相关药物创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索黄秋葵种子油对急性胃溃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分别采用无水乙醇和阿司匹林建立小鼠急性胃溃疡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胃溃疡面积及指数,胃液量、pH、游离及总酸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胆红素(TBil),胃组织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评价黄秋葵种子油对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黄秋葵种子油可显著减少小鼠乙醇性胃溃疡的出血面积、溃疡评分、游离酸度、总酸度,减少血清Tbil和TNF-α,以及胃组织NO、MPO;增加胃液pH和胃组织SOD。同时,其能增加小鼠阿司匹林性胃溃疡组胃液pH,血清IL-10和胃组织SOD;显著减少游离酸度及总酸度,降低血清TNF-α和IL-6以及胃组织NO和MPO。黄秋葵种子油通过多种途径对急性胃溃疡小鼠发挥保护作用,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当归常与其他许多药物配伍使用,体现出良好的协调或制约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系列药对,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当归系列药对的潜在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出含当归的方剂16 529首,基于频次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方剂中与当归配伍频率高于200次的药物有170味,高于1 500次的药物有22味。对这22个常用当归系列药对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它们在方剂中都是以1∶1配伍最为常见,其次是1∶2,2∶1和3∶2;并且这些药对相关方剂所治疾病主要集中在内科与妇科。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当归系列药对进行系统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发现了中医临床遣药组方过程中当归药对应用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为相关药对与方剂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指引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采用UPLC-TQ-MS同时测定糖尿病模型大鼠和空白大鼠血浆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槲皮素、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DNJ、fagomine 10种有效成分,并计算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以阐明桑叶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在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高糖高脂饲料结合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的方法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桑叶黄酮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浆,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以UPLC-TQ-MS测定血浆中桑叶10种成分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槲皮素和山柰酚灌胃0.333 h达到峰值,说明大鼠口服桑叶黄酮类成分后吸收和分布较为迅速;服药后4 h,两者第2次达到峰浓度,说明其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较长;DNJ和fagomine在胃肠道能较快地吸收入血,血药浓度在0.667 h达到峰值,提示两者进入大鼠体循环后可快速分布。在模型组大鼠体内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山柰酚、芦丁的Cmax和AUC0–t降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t1/2缩短,而槲皮素、山柰酚、芦丁的t1/2延长;绿原酸、紫云英苷、异槲皮苷、fagomine在模型动物体内Cmax升高,紫云英苷、fagomine的t1/2延长,提示在正常生理状态与模型病理状态下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应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与三维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当归-红花(GH)补血效应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注射乙酰苯肼+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血虚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红花不同配比(1∶0,4∶1,2∶1,3∶2,1∶1,2∶3,1∶2,1∶4,0∶1)组,按剂量0.01 m L·g~(-1)灌胃给药,连续7 d,观察小鼠血常规和脏器指数(胸腺、脾脏)的变化,建立当归和红花配伍后的三维响应曲面模型。结果:单用当归剂量为7.8 g·kg~(-1)·d~(-1)时,补血效果最好,总效应值5.50;单用红花剂量为0.52 g·kg~(-1)·d~(-1)时,补血效果最好,总效应值4.57。当归和红花配伍后,当归剂量在0.5~1.2 g·kg~(-1)·d~(-1)和红花剂量在0~0.5 g·kg~(-1)·d~(-1)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大部分剂量配比范围内(约50%)表现为相加作用,其次为拮抗作用。结论:当归和红花配伍后补血效应的协同作用范围较窄,强度也不是很明显,并在一定量比时还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运用随机共振法对湮没在噪声中的弱色谱峰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基于随机共振理论,通过优化系统参数和Runge-Kutta方法来提高信噪比的方式建立了能提高色谱检测限的随机共振算法,并应用于HPLC/UV法定量检测人血浆中的非那吡啶浓度。同时将该方法与HPLC/MS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实验数据表明非那吡啶的浓度与响应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通过两种方法分别测得的受试者的血药浓度数据说明了这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8.
109.
建立用于血浆中补肺活血胶囊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方法,并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SD大鼠灌胃补肺活血胶囊混悬液后,于不同时间点经眼眶静脉丛取血,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 100 mm,1.7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  相似文献   
110.
中药及方剂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其中方剂更是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方剂中不仅包含组成药味,还必须为每味药物确定合适的用量。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与方剂的临床效果密切相关,若用量选用不当,轻则方剂疗效降低或消失,重则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