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70篇
综合类   2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胃底静脉曲张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底静脉曲张(GV),尤其是不伴有食管静脉曲张(EV)者并非少见,但常规钡餐检查的检出率不高,确诊更为困难,作者之一曾就此病与胃底贲门部恶性病变的X线鉴别诊断作过探讨(1),近年来随着CT,腹腔血管造影的广泛应用,国内也因胃内镜及X线双对比检查技术的普及,临床发现更见增多(2-4),本文选择诊断肯定,经精细X线双对比检查的10例分析报告,对本症的X线现特征,特殊X线检查体位,形成GV与EV的病理生理,临床原发疾病的重要性等加以讨论,以期提高本症的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52.
本文报告了100例经手术病理证明的股骨上部囊状病变,其中包括肿瘤样病变50例,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12例,炎症性病变16例。就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状、边缘轮廓、内部结构和密度、骨皮质、骨膜、软组织肿块以及髋关节改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股骨上部良性囊状病变主要的X线表现是:圆形或卵圆形多房性密度减低区,多数病例可见细小的小梁间隔,骨皮质膨胀变薄或向一侧膨出,边缘清晰,光整或有硬化。这些表现愈多,良性的可能性愈大。与此相反,大的单腔性非均质的囊状破坏区,皮质吸收,没有硬化边,有骨膜反应,常常是恶性瘤的表现。  相似文献   
53.
近十余年来有关返流性食管炎(RE)及与其关系密切的胃食管返流(GER)和裂孔疝(HH)的发病机理,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等的研究报告大量涌现。RE 等的检出率及实际发生率亦均有增加,但迄今对某些问题仍存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4.
0引言“吞咽”一词,一般可理解为将嘴里的食物吃下去.在医学上,吞咽则指食团通过由口唇、咽、食管构成的吞咽通道传输至胃的全过程.吞咽通道包括口唇、舌肌、腭肌、颊肌、咽肌、食管肌以及有关的黏膜、腺体和神经等.需要吞咽的液体或固体物质通常需要先在口腔内经过咀嚼和舌肌的搅拌形成食团,才能咽下.这些器官的结构或功能如果发生了异常,就会影响正常的吞咽,出现吞咽障碍[1-3].如前文所述,吞咽障碍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他们都是由于吞咽器官有关的肌肉和神经发生异常改变后形成的.常见的异常改变,有的是由于吞咽器官肌肉的萎缩,收缩力减弱;有…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食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双球囊导管法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模型 (对照组 ) ;使用PTCA球囊导管对食管良性狭窄进行扩张制作食管再狭窄模型 (实验组 )。大鼠食管狭窄和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定量指标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定性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 成功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和再狭窄模型 49个。实验组术后食管黏膜层、肌层及全层的载面积和周长都有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 .0 5 )。实验组术后第 5天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开始表达 ,持续到 1个月仍有表达。术后第 1天 ,纤维连接蛋白(FN)就开始表达 ;第 2 1天 ,FN表达仍呈阳性 ;第 30天时 ,FN仍有部分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PCNA和FN持续的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56.
吞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吞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群.近年来,随着人寿命的延长、外伤的增加以及咽喉部插管的增多,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由于引起吞咽障碍的病因较多,而且涉及的科室(五官科、口腔科、消化科、呼吸科、神经科、老年科、放射科等)较多,所以吞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国外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此项研究,由于该症涉及人数多(约占美国养老院人数的50%),后果严重(美国每年因该症噎呛致死者约1万人),已引起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成立世界性吞咽障碍研究会、出版专业杂志《Dysphagia》、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家级吞咽障碍研究中心,吞咽障碍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而我国对吞咽障碍进行系统研究的单位较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两位专家自1990年代初期开展此项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现把他们的研究和认识介绍给大家,希望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以推动我国吞咽障碍的深入研究,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57.
精囊炎的介入诊断和治疗(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38例“血精”患者在B超引导下作经皮精囊穿刺造影,结合精囊液检查,明确诊断精囊炎33例(86.8%);经导管持续滴注抗菌素后疗效显著,治愈率达93.9%;对4例(12.1%)伴发精阜息肉患者作了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58.
尚克中 《上海医学》1993,16(2):115-118,98
骨肿瘤的宏观状况指骨肿瘤在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及职业中的发病率,不同时间内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和原因,在各系统总发病率中的比例,各种组织来源骨肿瘤的数  相似文献   
59.
一般认为骨肿瘤不侵犯关节,但关节附近的肿瘤,特别是骨样骨瘤、成软骨细胞瘤侵犯或伴发骨关节改变而误诊为关节炎性病  相似文献   
60.
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或阻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或阻塞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和他的优选法及其中远期疗效.方法:消化道(alimentaltract,AT)良恶性狭窄或阻塞患者383例,其中AT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组(A组)70例;AT恶性狭窄或阻塞永久性带膜或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组(B组)180例;AT良性狭窄永久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组(C组)25例;AT良性狭窄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组(D组)88例.AT恶性狭窄或阻塞经皮导管引流组(E组)20例.A组在X线引导下行球囊扩张;B组、C组和D组在X线引导下放置部分带膜和无膜金属支架,D组在支架术后3d由胃镜取出.E组由导管引流出黄疸.结果:A组70例共进行105次球囊扩张,平均1.5次.B组180例安放带膜或部分带膜金属支架188只.C组25例安放部分带膜金属支架15只;不带膜金属支架10只.D组88例安放部分带膜金属支架88只.B,C和D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D组支架取出成功率100%.E组经皮导管引流成功率100%.A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3.1±1.7)mm,术后为(8.9±3.3)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29%(20/70)、反流23%(16/70)、出血9%(6/70);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91%(64/70)复发吞咽困难.B组AT肠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1.9±1.5)mm,术后为(13.3±2.8)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20%(36/180)、反流10%(18/180)、出血15%(27/180)、支架移位5%(9/180);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15%(27/180)复发吞咽困难或肠梗阻或梗阻性黄疸,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50%(75/150)复发吞咽困难或肠梗阻或梗阻性黄疸.C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3.1±2.1)mm,术后为(17.7±2.4)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40%(10/25)、反流60%(15/25)、出血12%(3/25)、支架移位16%(4/25);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20%(5/25)复发吞咽困难,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25%(2/12)复发吞咽困难.D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3.3±2.2)mm,术后为(15.1±2.9)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40%(35/88)、反流15%(13/88)、出血16%(14/88);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16%(12/88)复发吞咽困难,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9%(8/65)复发吞咽困难.E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0.8±0.3)mm,术后为(4.6±0.7)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20%(5/20)、渗血10%(2/20);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20%(2/10)复发梗阻性黄疸.结论:带膜或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或经皮导管引流是不能手术的AT恶性狭窄或阻塞介入治疗首选方法;球囊导管多次分级扩张术和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是AT良性狭窄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方法;在AT良性狭窄介入治疗中远期疗效方面,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