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探讨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2010年10月共3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3~18个月根据X线及CT复查情况,出现"蛋壳现象"的患者在取出内固定前行伤椎骨水泥灌注,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及X线片测量的Cobb角角度。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12~18个月取出内固定后再随访1~3年。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结论 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融合与否对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利用PubMed、Cochrane、CNKI、万方医学等数据库计算机检索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收集2003年1月至2018年1月所发表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相关文章。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整理,根据Cachrane handbook 5.1.0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中术后相比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VA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数,并发采用Cochrane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单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后相比,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VA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好的恢复脊柱力线,提高脊柱稳定程度,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并缓解疼痛,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VAS评分、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相对发生较少,临床医师在遇到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时应以恢复生命体征为首,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治疗方式,最终的脊柱稳定取决于坚固的固定与融合,因此推荐使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融合技术治疗该疾病。由于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小、评价指标较主观、随访时间短、存在临床异质性等原因,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33.
自1988年1月—1997年2月采用跟骨延长术治疗扁平足22例(24足),随访6个月~9.5年,有效率达100%,优良率达91.7%。文中详细阐述了手术方法及跟骨延长术的作用机制。结合文献比较了几种扁平足的治疗方法。观察了该术式对距下关节的影响。结果显示:跟骨延长术对距下关节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是治疗非跗骨畸形性扁平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腰椎间盘退变分级、MRI-T1ρ值与相应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分析,推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关系。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骨科病例共338例,并对其进行腰椎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检查,测得所有病例的腰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椎间盘MRI-T1ρ值及相应骨密度(T值),并行前两者与骨密度的统计学相关性分析,进而分析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相应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Pfirrmann腰椎间盘退变MRI分级与相应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206,P0.01)。腰椎间盘MRI-T1ρ值与相应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312,P0.01)。结论腰椎间盘退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采用撬拨术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各种原因采用撬拨术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30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24个月,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优21足,良7足,可2足。1例术后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表现。结论:Sanders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应首选撬拨术治疗,对复位欠佳者再行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周围神经形态学改变及微管相关蛋白1B(MAP1B)的表达变化情况. 方法 50只Wistar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慢性压迫20%组、慢性压迫40%组、慢性压迫60%组,每组10只.后3组置入平头塑料螺钉对大鼠脊髓进行后路渐进性压迫,2个月后分别压迫到20%、40%、60%左右程度.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做L5棘突和部分椎板咬除术,不实施压迫.造模后60 d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作为标本,行HE染色,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同时行MAP1B的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各压迫组大鼠运动功能减退;Tarlov评分、斜板实验评分、BBB-21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压迫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周围神经退变现象,并且压迫程度越重变化越显著.各压迫组周围神经轴突中MAP1B的表达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损伤后周围神经发生退变,且因为神经元凋亡、坏死或受抑制使得轴突的再生不明显,造成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  相似文献   
37.
宋洁富  荆志振  陈斌  胡伟 《中国骨伤》2011,24(2):144-145
患者,男,45岁,汽车挤压伤致严重脊柱骨折脱位。在当地医院拍X线片显示T7,8完全骨折脱位,右侧1~4、6、7肋骨骨折,左侧6~9肋骨骨折,伴右侧血气胸;随即行右胸腔闭式引流。3d后转入本院,生命体征稳定,腹部检查无异常,T7,8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反射消失。腹部B超未见异常,胸片显示右胸腔血气胸好转稳定。拍胸椎CT、MRI,CT显示T8椎板、右侧椎弓根及左后侧椎体骨折,T7,8发生完全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38.
胡伟  宋洁富  荆志振 《中国骨伤》2011,24(7):609-610
后纵韧带骨化(OPLL)多见于东亚国家,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单纯颈、胸椎手术报道多见,而颈胸段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此处OPLL报道较少。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了3例,现将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正>肱骨近端骨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多见。国外资料统计该部位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肩部骨折的26%[1]。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增加,愈合欠佳。在治疗上有一定难度,固定困难,因治疗方法的不同,其预后也常常差异很大。我院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新鲜腕部舟状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23例新鲜舟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骨折无移位患者11例,行保守治疗;骨折移位和骨折无移位要求手术尽早恢复的患者共12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7个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例为术后8周,4例为术后10周.参考Krimmer评分表对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2例,功能评分(78.2±10.1)分.行保守治疗的11例患者骨折愈合8例,均在3个月以后,3例3个月后出现骨折断端边缘萎缩和硬化、骨吸收的不愈合及缺血坏死表现.在行保守治疗,且骨折愈合的8例患者中,参考Krimmer评分表对腕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2例,满意3例,功能评分(61.0±12.1)分.2组恢复情况及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on-surg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fresh fractures of the scaphoid wrist. Methods Twenty-three patients of hollow screws styloid process with the recurrent branch of radial artery displaced periosteal flap were treated either conservatively or with surgery. Result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12 months ( an average of seven months). Fracture healing time was eight weeks in eight cases, 10 weeks in four patients. Reference Krimmer wrist function score was excellent in 10 cases, good in two cases. Eleven patients ha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those 11 patients, eight healed after three months. Referring to the Krimmer Wrist Function Score, three recovered excellently, two recovered well and three recovered satisfactori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wo groups in recovery and functional scores ( P < 0.05 ). Conclusion Early aggressive surgical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fracture healing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