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0篇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目的:通过10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临床分析阐明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0例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中发热7例,肝大8例,脾大9例,皮疹4例,白细胞中位值45.30×109/L,血红蛋白中位值83 g/L,血小板中位值25×109/L,外周血见原始幼稚者8例。8例JMML行HbF检查均增高。10例行JMML相关基因检测,3例阳性。结论:JMML临床以发热、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多有白细胞增高,HbF增高,基因有助于诊断,误诊率高,预后不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唯一可以治愈本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并适当调整化疗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思联康。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化疗效果、严重毒副反应、胃肠功能(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免疫功能(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3+、CD4+、自然杀伤细胞、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能在确保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患儿化疗效果的同时,有效改善胃肠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并减少严重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3.
急性阑尾炎并存结肠癌13例临床分析孟凡刚宋丽丽于春荣韩兴义(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东阿252201)我院1978年1月~1996年6月在行阑尾切除术中发现结肠癌13例,术前均漏诊,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38~71岁。...  相似文献   
94.
由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并不多见,我科2002年发现1例AOPP病人合并  相似文献   
95.
家庭病床是指一些患者(主要是慢性病患者,如脑血管病后遗症、伴有合并症的糖尿病、慢支合并肺气肿、癌症和肾衰患者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不住医院而住在家里,只将其疾病信息传到服务站,由医护人员送医送药送护理到床前,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分管家庭病床的全科医生和护士建立档案并将治疗护理情况记录入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或对病情缓解的病人及行动不便或独居的老人、  相似文献   
96.
97.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药物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中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其中如何更好地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在传统高效液相色谱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以研究问题为中心,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由浅入深的进行了与高效液相色谱相关的实践教学改革。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以及提升大型仪器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EB~+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6例儿童系统性EB+T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随访。结果: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3.3(1-17)岁,临床上以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骨髓或器官可见噬血现象为主要表现。组织病理特点:淋巴结结构可正常、部分或完全破坏,淋巴结副皮质区增宽,瘤细胞弥漫增生,细胞中等大或体积偏小,轻度异型或显著异型性。免疫表型特点:增生细胞大多数为T细胞,CD3~+100%(16/16),CD4~+31.3%(5/16),CD5~+81.3%(13/16),CD7~+68.8%(11/16),CD8~+93.8%(15/16),CD4~+CD8~+31.3%(5/16),CD4~-CD8~-6.3%(1/16),CD56~-100%(16/16)。EBER原位杂交阳性100%(16/16),TCR呈单克隆性基因重排93.8%(15/16)。死亡11例,失访1例,复发1例,生存3例,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结论:儿童系统性EB+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儿童和年轻成人,在婴幼儿发病亦不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BV-EBER原位杂交及TCR基因检测等综合分析。总体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9.
2004年11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留置针为5例婴幼儿行胸腔穿刺引流,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脑组织样品中芒柄花素磺酸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确定芒柄花素磺酸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的量–时关系,明确芒柄花素磺酸钠在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吸收分布情况。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10组,每组各5只。于脑缺血1 h及再灌注3.5 h ip芒柄花素磺酸钠注射液20 mg/kg,并于给药后15、30、45、60、90、120、150、180、240、300 min实施心脏灌流后取脑组织匀浆。样品处理后,采用HPLC法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中芒柄花素磺酸钠的质量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Win Non Lin 6.3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模型大鼠缺血1 h再灌注4 h时给药,脑组织中芒柄花素磺酸钠含量最高。芒柄花素磺酸钠在模型大鼠脑组织内药动学参数t1/2、Cmax、AUC0-t分别为(261.18±49.33)min、(1.56±0.37)μg/m L、(93.60±7.13)min·μg/m L。结论芒柄花素磺酸钠可以进入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滞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