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54篇
综合类   22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目的:观察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喉罩通气全麻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钬激光碎石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CSEA和喉罩通气全麻,均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手术时间、手术操作难易程度、结石返回肾脏发生率和术中患者不适程度。结果:麻醉后及术中,CSEA组有明显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加(P〈0.05),喉罩通气全麻组无明显变化;喉罩通气全麻组无明显体动,呼吸控制良好,易于碎石手术操作,患者无不适反应,结石返回肾脏发生率低于CSEA组。结论: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喉罩通气全麻比CSEA更安全和舒适,更有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碎石成功率。  相似文献   
62.
近来,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迅速普及.由于腹腔镜术中失去触觉反馈及术野从三维转向二维,使得学习曲线较陡.如何迅速适应这种转换,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1-2].国外常规使用暗箱训练系统,但需配备专用器械和整套的内镜系统,费用昂贵.我们设计了一套相对简化的训练系统,并试用于临床住院医生的培训,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通过检测RECK基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 )在前列腺癌组织及正常前列腺中的表达 ,探讨RECK基因在前列腺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组织总RNA ,采用RT PCR法检测RECK及MMP 2mRNA的表达 ;抽取组织总蛋白 ,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RECK蛋白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RECKmRNA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 (P <0 .0 1) ,MMP 2mRNA含量则明显升高 (P <0 .0 1)。前列腺癌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 (P <0 .0 5 )。结论 RECK基因可抑制MMP 2的表达 ,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转移 ,是一种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64.
累及泌尿系统的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累及泌尿系统的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和诊断标准,提高pPNET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累及泌尿系统的pPNE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1例前列腺pPNET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膀胱颈部和直肠前壁,仅行活检术。结果7例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均诊断为pPNET。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7例患者随访4~26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和肾功能衰竭。结论泌尿系统pPNET是一种好发于年轻男性的恶性肿瘤,病变进展迅速,确诊依靠病理,预后较差,但发病早期根治性手术仍有较大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3例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憩室结石患者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4岁.主要特点为腰痛、血尿,尿路感染.10例曾行ESWL治疗,其中l例曾行2次ESWL.23例均为单侧肾盏憩室结石,结石位于肾上极11例,中部9例,下极3例.成堆泥沙样多发结石19例,单发结石4例.结石最大直径18.9 mm.术前1周均留置双J管,均行IVU及双肾CT检查.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留置输尿管扩张鞘,置入输尿管软镜抵达肾盂,寻及憩室开口,必要时用钬激光切开憩室颈部,憩室内大部分结石呈泥沙样聚集,小部分结石较大,予以钬激光碎石,结石碎屑随灌洗液冲出或用套石篮取出. 结果 本组23例均顺利置入输尿管软镜,一次进镜成功率100%.22例顺利寻及憩室结石,1例术中未寻及憩室开口改行PCNL,手术顺利.碎石成功20例(87.0%),术后无结石残留15例(65.3%).残留结石<4 mm者5例;3例碎石失败者结石残块≥4 mm.平均手术时间60min,术后平均住院日3.5d.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症状均消失,未见结石复发. 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憩室结石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6.
患者,男,41岁.因反复右腰腹部隐痛不适1年,加重1个月于2010年11月10日入院.查体:右侧腹部可扪及大小约15 cm×10 cm包块,无压痛,活动度差;肾区无叩击痛.B超检查:右侧肝肾间隙处见14.3 cm ×9.5 cm高回声区,边界可辨,内回声不均,可见无回声区.CT检查:右侧肾上腺区肿块,边界清晰,大小15.1 cm×11.3 cm ×9.6 cm,右肾、肝脏、胰腺受压推移,右肾筋膜累及,增强后病灶略有不均匀强化.实验室及内分泌检查未见异常.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2 mg/d 2周,术前3d补液扩容.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上极,表面血管怒张,瘤体上缘与右肝下缘粘连,内侧与下腔静脉下极与右肾上极粘连.由于下极与右肾粘连明显,无法分离,遂将瘤体与右肾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超声电子膀胱软镜应用于泌尿系疾病诊疗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1 ~2岁雌性巴马香猪4只为实验模型,以超声支气管镜为雏形,通过B超模式观察不同膀胱充盈量下膀胱各层结构声像图,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观察膀胱周围重要血管的声像图,初步总结超声电子膀胱软镜的操作技巧和难点.采用专用一次性抽吸式活检针进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分层定位穿刺活检,活检组织送病理以验证超声分层定位的准确性,探讨超声电子膀胱软镜下穿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超声膀胱镜可同步显示内镜图像和超声图像.香猪膀胱充盈90 ml时,超声内镜下膀胱壁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层次清晰可辨并有助于穿刺针的分层定位,多普勒超声模式下,膀胱周围血管血流信号明显,超声引导穿刺可避免发生血管及周嗣脏器误伤.16处穿刺点送检组织病理结果与超声分层定位吻合. 结论 超声电子膀胱软镜诊断治疗泌尿系疾病安全可行,配套器械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8.
目的总结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endoscopic combined intra-renal surgery,ECIRS)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在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中心接受了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的3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术前护理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仪器设备的清洗保养消毒等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镜通道,手术时间为56~170min,平均(75±20.5)min;术中出血30~210ml,平均(90±30.7)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术中无大出血,无周围器官损伤,未发生肾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为4~7d,平均(5±1.2)d。结石最大直径4.8cm,平均(2.2±0.9)cm。有2例患者(6.25%)出现术后发热(体温38℃),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掌握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等器械的特点,熟练手术操作步骤,术中与术者良好的沟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体内培养筛选出高恶性度、高转移潜能的膀胱癌细胞系,构建膀胱癌裸鼠多器官转移模型,以期为进一步转移性膀胱癌的研究和诊疗奠定基础。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系原位种植于裸鼠膀胱成瘤后(5周),取出原位瘤进行细胞培养,经胶原酶消化处理后以RPMI1640培养液+10%胎牛血清培养。采用差异性胰酶消化法进行传代以去除间质细胞。细胞系稳定传代(20代)后原位种植于6只裸鼠膀胱。5周后处死裸鼠,观察肿瘤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情况。取下原位瘤体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是否为膀胱尿路上皮来源。结果成功筛选出高侵袭性膀胱癌细胞系(T24M细胞系),T24M的细胞形态稳定,已经传至第86代,细胞形态和生长速度均无明显变化,且T24M细胞冻存复苏后的生长状态良好。将T24M细胞系稳定传代后(20代)种植于6只雌性裸鼠膀胱,35d后处死,解剖后发现,6只裸鼠均荷瘤成功且发生远处转移,平均每只裸鼠发生远处转移的器官数为7个(5~9个),包括髂血管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和肝转移等,转移发生率为6/6,成功建立膀胱癌裸鼠多器官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24细胞系和T24M细胞系裸鼠膀胱原位肿瘤均高表达角蛋白CKAE1,可证实裸鼠肿瘤均来源于尿路上皮。结论膀胱癌裸鼠多器官转移模型成功建立。T24M细胞系和裸鼠多器官转移模型可用来进一步研究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70.
人类前列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人类前列腺癌裸鼠原位肿瘤模型,为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 6方法 将 2×106 PC 3细胞注射于 10只BALB/c裸小鼠背部靠近腋窝处。8周后,取出背部肿瘤,剪成小块,种植于 20只裸鼠前列腺背侧叶被膜下,缝合包埋固定。9~12周后处死裸鼠,对前列腺和相关器官进行检测,确定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 结果 18只 (90% )裸鼠前列腺生长出肿瘤, 17只肿瘤直径>1. 5cm。12只因梗阻出现膀胱扩张和肾积水, 10只出现腹膜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只出现肺转移, 1只肝转移,无骨转移。病理切片可见大部分腺体被肿瘤细胞破坏,细胞胞核浓染,呈多形性,可见异常分裂相;转移淋巴结的皮质和髓质被肿瘤细胞占据。 结论 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建立的前列腺癌模型,较好地保留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习性,生长快,局部侵犯范围较广,有较高的淋巴转移和肺转移率,是较理想的前列腺癌异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