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01.
目的观察齐刺、扬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 4例。治疗组采用扬刺局部阿是穴和齐刺患侧翳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 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面神经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痉挛强度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组显著改善率为8 8.2%,对照组为5 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齐刺、扬刺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具有取穴少、疗效高、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2.
车力凡  孙钰  邵素芳 《当代医学》2010,16(24):18-20
目的通过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4)、10号染色体丢失的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为临床上寻找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情况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CDK4及PTEN蛋白在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10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CDK4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0.0%,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72.0%。后两者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CDK4蛋白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2.CDK4蛋白表达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升高而有增高的趋势,Ⅱ期及Ⅲ期的阳性表达率与Ⅰ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CDK4在G2及G3中的阳性表达率与G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CDK4蛋白在肌层浸润〉1/2或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8.0%。明显高于无肌层浸润或浸润〈1/2组(P〈0.05)。5.术后复发者CDK4蛋白阳性表达率(93.3%)明显高于未复发者(57.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6.0%。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100.0%)以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91.0%)(P〈0.05)。PTEN蛋白在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1/2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6.0%。肌层浸润〉1/2或有淋巴结转移者为36.0%,与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复发均无关(P〉0.05)。结论 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下降或缺失及CDK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K4及PTE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情况的有用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在重症颅脑损伤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8-2010-11共收治重症颅脑损170例,均采用急诊微创穿刺术加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配合药物治疗尽快使移位脑组织复位等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微创穿刺手术可以为开颅手术赢得40~60min的时间,微创穿刺术加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将病死率由40%~60%降为20%。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抢救治疗中,采用急诊微创穿刺术加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配合药物治疗尽快使移位脑组织复位等方法,能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4.
齐刺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和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更为有效和方便的针刺方法。方法将10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齐刺翳风穴为主,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针法治疗为主。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治愈率为58.4%,总有效率为88.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治愈患者所针刺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齐刺针法针刺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5.
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对中医药防治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梳理了近年来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治疗及临床经验诊疗方面的研究情况。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机离不开本虚标实,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活血与止血相结合,同时结合中医外治及情志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病痛,发挥中医药治疗的治未病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206.
原位心脏移植患者双P波心电图变化的连续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是挽救各种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晚期的最佳方法。心脏移植术后心电活动的变化文献报道甚少 ,本文报道 1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心电活动的连续观察。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995年 8月至 1999年 8月 ,先后对13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 ,均获成功。所有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13~ 5 2岁 ,平均年龄 (32 .4± 10 .4)岁。生存时间最长已达 4年 ,平均生存时间为 2年 10个月 ,目前仍有 8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 ;另 5例由于肝肾功能损害、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等原因死亡 ,患者术前均有顽固性心力…  相似文献   
207.
倍频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斑1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倍频Q开关Nd:YAG(Q532)激光治疗浅表色素殊的疗效。方法:采用特殊波长Q532激光治疗面部浅表性色素斑,每次间隔3个月。结果:治疗163例病人中痊愈64例,痊愈率为39.26%,总有效率94.48%。结论:Q532激光治疗浅表色素斑有明显疗效,且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方便、易控制,比现有的常规治疗方法优点更多。  相似文献   
208.
目的 运用free-style理念设计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探讨其可靠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收治的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1~69岁,平均47.3岁;道路交通伤10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跌落伤7例...  相似文献   
209.
为探讨跨膜衔接蛋白——富含鞘磷脂的脂膜微区结合酪氨酸磷酸化蛋白(phosphoprotein associated with glycosphing-olipid-enriched microdomains 1,PAG1)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对CD59介导的Jurkat细胞活化、增殖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建立PAG1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Jurkat细胞株,用CD59单克隆抗体刺激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检测PAG1、CD59在细胞上的表达及定位关系;CCK-8法及FACS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Jurka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信号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PAG1、CD59分子均定位于细胞膜上且表达位置重叠。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后,PAG1与CD59分子虽出现点簇状聚集现象,但二者并不重叠。位点突变不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P>0.05),但CD59单克隆抗体刺激后,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TCR活化通路下游分子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yn、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ymphocyte-specific protein tyrosine kinase,Lck)、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表达均下降。该研究提示,PAG1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后不能抑制CD59介导的Jurka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多昂贵、有创。视网膜和视神经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为大脑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窗口”,很多研究发现AD患者有视网膜的结构、功能和血管的变化。本文通过总结AD患者视网膜相关的研究现状,发现视网膜标记物在AD的诊断、预后和风险评估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